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文中能表现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 答:答案

2、第一段重点描写了(答案),突出长廊的(答案)和(答案)的特点。文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体现(答案),用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答案)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答案)、(答案),再介绍(答案)、(答案)。(答案)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答案)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

3、“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答案)。

4、请用横“________ ”画出各段中的过渡句。在文章中起(答案)作用。点明(答案)。

5、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答案)、(答案)、(答案)。第二段中用(答案)、(答案)。第三段用(答案)、(答案)。

6、画“ ”的句子运用了(答案)的说明方法。

7、第二段描写了来到(答案),看到(答案)和(答案)。观察顺序是(答案)。

8、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答案)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分别写了(答案)、(答案)、(答案),重点描写(答案),突出(答案)。

9、耸立的意思是:(答案),从“耸立”这个词中能体会到(答案),从“一排排”这个词中能体会到(答案)。

10、作者在写“佛香阁”和“排云殿”时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答案),再(答案)。

11、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答案)的美景,第一句先写了(答案)时的美,第二句写了(答案)时的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

12、从“滑”字能体会到什么?换成“划”字好吗?为什么? 答:答案

13、作者根据(答案)顺序先后游览了(答案)、(答案)、(答案),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答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答案),表达了作者的(答案)之情。

14、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答案)-〉绕过(答案)-〉来到(答案)-〉走完(答案)-〉来到(答案)-〉登上(答案)-〉„„(答案)下来-> (答案)„„ 合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形象。

15、”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答案

16、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答案

17、画舫:答案。隐隐约约:答案。姿态不一:答案。葱郁:答案。耸立:答案。金碧辉煌:答案。神情气爽:答案

18、缩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答案(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答案(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