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算理?什么叫算法?这是进行口算教学必须首先搞明白的问题。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就是计算的方法,解决“怎样算”的问题。如何认识口算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下面谈一些想法。

“有”与“无”

对于小学生的口笃来说,核心的内容是基本口算。所谓基本口算主要指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除了这些基本口算,要求学生掌握的还有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等;在小数、分数四则计算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口算内容。那学生在学习这些口算时,是否都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的呢?

先从最简单的加法说起。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我访谈了大学教授、小学数学教研员和小学数学教师,但他们没有一人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

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很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在递归算术中,自然数的加法可以用求继数的运算来定义。如,求3+2的和,就是求3的继数的继数,即在自然数中,从3往后数2个数所得出的5。

毋庸置疑,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

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最初,学生在口算时,可能有算法而不知算理;后来,知算法而且知算理;再后来,又是有算法无算理。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口算探索与掌握算法的不同时段,他们计算时是否具有算理,经历了“无——有——无”这样一个过程。

由此推想,不同的口算内容,算法与算理是否也表现出像这样脱离、融合、脱胎的不同阶段之分呢?

在口算教学时,学生不理解算理,教师需要引导,否则学生的计算只是停留于形式化地计算,他们只是机械地掌握计算程序,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但理解算理之后,教师却不要太多地纠缠于算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