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詹姆斯•多伯森在《施爱与管教的艺术》一书中反复强调“爱,远远不够,管教亦不仅仅是惩罚。”

想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就必须懂得尊重儿童的自我,即使再幼小的儿童也需要讲究尊重心灵的教育。自我尊重是人性中最脆弱的东西,或许一件非常微小的偶然事件就足以伤害孩子的心灵,此后想要重新树立自尊是非常困难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和自贱的心理。每一个成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都希望他们能够变好,但实际上他们一直都很好,管教方式的不当让孩子偏离了正常思维和成长的轨道。管教孩子的动机是爱与关心,管教孩子最要紧的目标则是得到并保持孩子的尊敬。如果父母不能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心灵成长会变得相当复杂!这么说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千真万确。

世界上恐怕没有比教育孩子更美好、更快乐的事情了。孩子的心灵纯净而透明,成人从中感受着人性的美好,感受着人生无穷的乐趣,以及世界变化的精彩。“儿童乃成人之父”,人们正是从儿童身上获取了难能可贵的力量和希望。儿童是美好的,“没有生来就听话的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管教。”但是,管教孩子必须以爱和关心为初衷,以保持孩子的自尊为目的,不要挖苦他,不要讽刺他,不要惩罚他,要爱他并关心他。

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糊涂的先生》这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倘若信你的话,哪儿来火轮?哪儿来电灯?哪儿来微积分?”

成人不能因为孩子的过错轻易地惩罚他,这么做或许真的会扼杀一个爱迪生或是瓦特。

一个小男孩因为路上贪玩儿很晚才回家,他是一个平时就很调皮的孩子,只有7岁,读小学一年级。当他快乐地回到家的时候,父母虎着脸出现了,他们因为他的晚归而担心而生气。孩子愣住了,想要解释却又不敢言语。父母首先对他进行了一番“逼问”,诸如“跑到哪儿疯玩了?”“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写作业?”等问题。然后,又把隔壁邻居家的孩子拿出来举例,说一些刺激孩子的话,例如“XXX非常听话,放学就回家。”“XXX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比你优秀,你要上进。”最后,孩子开始哭了,父母停止了批评,开始惩罚孩子面壁思过。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孩子的心灵却经过了一段灰暗的、漫长的煎熬。从开始到结束,父母与孩子之间都没有沟通和倾听。

为什么惩罚孩子?父母的回答一定非常坦然:当然是为了他好!虽然一些父母已经懂得了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但是仍然有不少父母为了自己主观的教育准则,不允许孩子违反某些规则或者犯错误,一旦孩子这样做了,轻则训斥、重则惩罚,以示自己心中的“准则”,远远高于孩子的人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