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祖堂

作者:东方樵

就像所有聚族而居的村子一样,村里有个祖堂,一个祖辈魂灵打盹儿的地方。

祖堂不知哪代人所建,自北而南竖在山村中央。那是全村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长的建筑。祖堂一进三重,地面逐重升高。三重之间,天上由长长的天井隔断,地下则由宽宽的石级相连,石级顶处是两条贯通东西的村巷。这种似断实连的结构,比那种三重外墙相连的祖堂好,一是方便了村人行路,二是融入了生活气息。

地势最高的上祖堂,平日大门一般锁着,也许是怕小孩到那儿玩闹惊扰了祖先的宁静,其实,立着祖人牌的屋子,阴森森的,空气中仿佛有种异样的东西存在,孩童一般是不轻易进去的。祖堂后墙有一砖砌高台,五六块形同墓碑的木牌在上面摆着,就是远远站在门口,对它们也只能仰视。牌位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历代逝者的名字,由于位置太高,谁也看不清楚,也没有谁想看清楚。在我等后辈人心目中,它们只不过是对祖辈表示敬意的一个符号。乡里人如果遇到什么祸事、险事,结果无大碍,人们就会说他“祖人牌位坐得高”,那是一句恭维话,意思是祖先护佑着他了,能够遇难呈祥。说的人不当真,听的人也不会当真。

牌位往前是香案、香炉和磬,右侧墙上嵌一面画着八卦图案的牛皮鼓。前有古,后有例,清明、七月半、春节前后,家家大人带了小孩到这里供饭,烧香,磕头,作揖。叫祖人吃饭要敲磬,祖辈们的魂灵在打盹儿,敲几声就把他们敲醒了,醒了才能象征性地享受子孙奉献的米饭佳肴,领受子孙的孝心和敬意。那面鼓好像不能随便敲的,村里的后生接了新娘子到这里行大礼时才能用,似乎只能用这种宏大的声音,才能传达出后辈人的感恩和惊喜。在昔时,若村里没有红喜事,上祖堂的鼓声突然响起,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那是“整家规”的信号。清末某年,族长在上祖堂把鼓一擂,全村人闻声赶去。只见地上铺着狗儿刺,不一会儿,一个与外村人有苟且的童养媳被推搡进门。她被剥光衣服,只穿一件裤衩,被迫滚狗儿刺,滚得鲜血直流。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