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实际教学数学模型包括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方程等等,它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用数学语言概括性的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新课标中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型。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呢?

第一,应激发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兴趣,针对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数学模型都具有显示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多侧面、多维度、全方位感知某类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可能。

第二,根据实际问题,抽象本质完成模型的构建。具体生动的情景或问题只是为学生数学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如果忽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组织。那就无法建模。

第三,要重视数学思想,不断改进方法,优化建模的过程。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数学问题的解决,核心问题都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它是数学建模的灵魂。

第四,要把问题回归实际,变换外延条件,延伸数学模型。从具体的问题经历抽象提炼的过程,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还原为具体的数学直观或可观知的数学现实,是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不断得以扩充和提升。

我认为,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关注的应该是建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模的视角来处理教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儿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就是最好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能够知道算理算法,在应用上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解决学生“应用问题”数学模型的建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分析题目内容,巧抓关键语句,理解题意,联系实际中可能遇到的同样的问题,思考是追击问题或者相遇问题或者工作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解决,然后采取小组内自行研究,分析正误,独立改错,最后全班汇报方法的结果,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讲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