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的教师喜欢用生活活动替代过渡环节,因此,进到班级听课,只要听到“下面请小朋友小便、洗手”就表示这个活动结束,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了,但是,很多孩子其实并不需要小便,于是在盥洗室里就会发生打打闹闹、推推搡搡的不安全事件;

3、有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会请孩子们集中做手指游戏,但是部分孩子喜欢在这个时间来表现展示自己得不到满足,教师会干涉和控制。

4、生活环节拖沓,存在不必要的消极等待现象。

分析建议

教师忽视了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忽略了过渡环节的组织。总感觉过渡环节无需组织的小细节,其实,过渡环节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入流的细节问题,但是这个细节问题却十分重要。这不仅仅在于它的过渡作用,还在于它本身可以独立的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更在于它可以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其他的组织形式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络互动。实际上,过渡环节作为不可避免环节存在,渗透在一日教学之中,每个活动转换之际,都会有过渡环节存在,看似一小块、一小块的转换时间,毫不起眼,但是,每天把这一小块一小块时间加起来,就是不容忽视的大块时间了。

 一、优化组织形式

1、活动式过渡

活动式过渡是指以喝水、入厕等生活活动或小型的游戏活动等衔接前后两个活动环节,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在日常带班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喜欢新奇的、不俗套的、有挑战性的游戏,特别是中大班,对脑筋急转弯、知识问答等特别感兴趣,对一些朗朗上口的节律儿歌非常的钟情,对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手指游戏也百玩不厌。于是,活动性过渡应运而生。

2、信号式过渡

信号式过渡是指教师利用音乐、琴声、铃声、动作、手势等作为信号,吸引幼儿注意,将幼儿的兴趣自然转向下一个活动,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例如区域活动后的环节过渡。每天下午区域活动结束时,我以往的处理方式是先收玩具,然后进行游戏评价,接着集体盥洗、整理衣服,最后进行下一个活动——离园准备,自始至终都是集体行动,而教师一直在那里不断地催促、提醒。在这段时间里,经常是动作快的等动作慢的,收完的等没收完的;幼儿在厕所聊天、在盥洗室打闹的事时有发生。现在,我利用音乐作为环节的转换信号,将环节过渡中的单一化活动内容改变成了可依个人需要进行多项选择的活动内容。幼儿可以听着音乐收玩具,然后去盥洗,之后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

二、把握互动节奏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存有两种节奏,一是教学节奏,是人为的,是幼儿园作息制度强制的。二是幼儿日常身心活动节奏,却是自然的、因人而异的。幼儿的个性发展需要适宜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把握好这两种节奏的互动,不光要使一日生活各组织形式富有节奏,更要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的需要。

1、延长过渡环节

对于过渡环节的处理,不能适应孩子身心节奏的转化,教师需要适时地延长,这不仅给了幼儿自由活动和释放个性的时间,同时也给了教师实现过渡环节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具有一定长度的过渡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不同幼儿不同行为风格、活动节奏存在的时间,使幼儿能有余地来进行自主的安排和调整。

2、弱化过渡环节

过渡环节对于幼儿整个的一日活动来说是边缘的、不稳定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非常短暂的,经常介于两个活动之间。因此,依据过渡环节的这一性质,采用了弱化的方法来处理过渡环节。将集体活动从高结构转化为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使前一活动顺利、自然地过渡到后一活动中去,使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没有明显的区别。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