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宝宝的一只手,并让他的手张开,用另一只手在他掌心画圆圈,接着用两根手指顺着宝宝的手臂往上移。当儿歌唱完时,在他下巴处挠痒痒。

一只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呀转,

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

在一个纸箱上端开一个圆洞,将一只旧袜子的趾尖剪掉,将袜管粘在洞口。在纸箱内放上各种物体,引导宝宝从袜管穿过,在纸箱内摸到物体,并拿出来,刺激宝宝的触觉,锻炼他的抓握能力。

轻轻推动一个大皮球,将宝宝的一个洋娃娃碰倒,重复几遍,然后让他来做。游戏过程中,教宝宝使用手腕推,并反复引导他领悟“推”这个词。

在一个小水瓶中装一些水,滴几滴食品着色剂,放入小发光物和少量甘油,或者在小瓶里装入水和油,并放上一点小亮片。这样小发光物就能浮在水面,拧紧瓶盖再让宝宝倒来倒去观察玩耍。

将能发出声响的塑胶玩具放到宝宝旁边,挤捏发出声音,引导他辨认发音方向,然后将玩具移到另一个方向,如此重复几次,训练宝宝的听力。

不少孩子患病后都要打针,而打针后局部形成硬块令不少孩子和家长头痛。其实,这些硬块可以在家中消除,其方法有: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起到消散硬结的作用。越早热敷效果越好。方法是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在 60~70℃的热水中,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至少1~2次。如果同时进行按摩效果会更好。

硫酸镁溶液外敷。目的是使局部肌肉放松,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硬块变软消散。方法是将50毫升50%的硫酸镁溶液(药房有售)倒在碗里,加10毫升热水,然后把纱布或小毛巾(3块交替使用)浸在药液里,稍稍拧干后,敷在硬结处,最好在上面捂一个热水袋来保温,每5分钟更换1 次,持续15~20分钟,每日2~3次。

外敷土豆片。将一个新鲜的土豆切成片,每片约0.5~1厘米厚,大小比硬块略大些。把土豆片覆盖在硬块上,然后用两条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硬块就可以明显缩小。第二天再照样贴1片。一般外敷几天就可以使硬块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