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宝宝吃手指时,你走上去“啪”地打一下他的手,大声喝道:“不许吃手!”但当宝宝压力过大时,他反而更想将手伸入自己的口中。而此时如果你对他来个暗示,例如,摇摇头示意,用眼示意宝宝不要咬手,这种方式更能让宝宝接受。那么,暗示教育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有关的教育专家对你是怎样说的吧:

爸爸妈妈的语言暗示

当宝宝不想去幼儿园时,你不必逼着宝宝答应去,你可以这么说:“在幼儿园要同小朋友一块玩玩具。”从而暗示宝宝今天要上幼儿园,并让宝宝想到上幼儿园可以有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你直接对宝宝说:“明明昨天不乖,他闹着不去幼儿园。”宝宝就会明白闹是不对的。

当我们要让宝宝对某一事有深刻的印象时,也不一定要反复强调,只需用暗示性的语言启发,就能达到目的。比如,教给宝宝懂礼貌,我们可以问他:“见到爷爷奶奶你先说什么?”让宝宝自己说:“问爷爷奶奶好。”

行为暗示

行为是直观的,很容易引起宝宝的注意。一个小朋友打一下门后笑着跑开,别的宝宝就可能也去打一下。所以,利用行为来暗示宝宝也会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宝宝不好好地吃饭,爸爸妈妈可以模仿大力水手的样子说“菠菜”,再伸一伸胳膊蹬蹬腿,宝宝就会明白,吃好饭后力气才大,而大口吃起来。

榜样暗示

一个小朋友哭,许多的小朋友会随同一起哭起来。这时用暗示的方法可以让宝宝哭声停止。老师只须对不哭的宝宝表示出赞赏,宝宝就会向不哭的小朋友学习而停止哭闹。又例如,当妈妈听到奶奶进门的声音,忙将桌上东西藏起来,宝宝就能从中接到不良暗示:好东西不给奶奶吃。反之,当妈妈把最大最红的苹果拿给奶奶,宝宝也会从中学到敬老的好品德。

周围情境教育

当爸爸在写作时,宝宝跑到爸爸桌前又叫又跳,妈妈厉声制止当然也行,不过就不一定比得上妈妈蹑手蹑脚进屋,小声对宝宝说咱们到外面玩,爸爸在工作,这样效果也许会更好。当宝宝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可以指指小花猫,暗示宝宝该睡了。也可以躺在宝宝身边装睡,宝宝在“大家都睡”的情境之下,也会很快入梦。

对宝宝来说,暗示教育能激发他们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这比用强制性的、命令性的教育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