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和喜鹊》的案例看活动目标和过程的设计与调整

长宁区天山新村第二幼儿园 杨君

素材点:散文诗《树和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每天,天亮了,喜鹊们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走了/天黑了,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选材目的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平时都是由老人或保姆带,这些父母便感到“亏欠”了孩子,所以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以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很多孩子都感到很“孤单”。由此,我找来了素材《树和喜鹊》,想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知“赶走”孤单,做一个快乐的小天使。

第一次活动设计和实践分析

一、活动目标

(一)借助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孤单”。

(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孤单的感受,并尝试提出解决孤单的办法。

二、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孤单”的感受。

提问:(出示文字)什么是“孤单”?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孤单?孤

单时你有什么感觉?

(二)欣赏理解诗歌 《树和喜鹊》。

1.观看动画《树和喜鹊》。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让树和喜鹊不再孤单?

2.完整欣赏诗歌《树和喜鹊》。

(三)交流解决生活中孤单的办法。

提问:你以后碰到孤单的时候会如何解决呢?

三、设计思路

在对整首诗歌的分析中,我把“孤单”列为难点,认为只有幼儿理解了孤单,才会对整首诗歌有所理解,才能进一步迁移到自身,激发出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从诗歌的情节来说它有一个质变的过程,对于这个情节的转折一般我们会这样处理:先理解孤单,让幼儿说说自己对孤单的理解,可以让幼儿想象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树和喜鹊的孤单;再把拟人化的树、喜鹊的孤单和它们快乐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身上,以此解决“孤单”的问题。

四、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应与幼儿发展水平相一致。第一次活动后发现,其实幼儿已能理解孤单,“我在家里一个人玩,没有人陪我讲话,很孤单。”幼儿完全能用具体的生活情景将自己对孤单的理解表达出来,显然,它表明活动目标低估了幼儿的水平。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