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所有出生于“回归年”(1997年)的香港儿童一样,阿伦下学年将要升中(升上中学),踏上人生新阶段。而这两个星期,准备升中的学童家长最忙碌,因为要为子女选校而头痛。

香港的中学派位过程牵涉很多因素,例如学生成绩、学生就读小学的派位组别(Banding)比例、校网、随机编号、家长的选校策略等,所以子女是否获派心仪学校,家长往往难以掌握,压力很大。

星期日在观众席上,两名刚看完儿子在U12比赛中争雄的妈妈,不谈“足球经”而大谈“选校经”,她们不约而同地说,很怕帮儿子选错学校,影响了儿子将来一生。

墨西哥的猪流感似乎来势汹汹,令香港人心惶惶。不过,6万多名小六学生的家长们就更为辛苦了,他们还要多受一重“选校”的压力。

当中,若成绩能达致“Band 1”水平,当然比“Band 2”及“Band 3”学生有较多选校机会,但他们还要跟其他同水平学生争读心仪的英文中学,因此,若选校策略错误,还是会失望。

事实上,在金融海啸下,香港经济愈趋不景气,不少原希望子女入读私校或国际学校的家长,已被迫改变态度,选读不用交高昂学费的津贴名校,令竞争更激烈。

本来,按成绩入读不同层次的学校,也是无可厚非,因为要一名“Band 3”学生入读“Band 1”的中学,无疑是揠苗助长,苦了孩子。

但是,近期香港接连发生“北区疑有中学生涉嫌集体滥药”、“沙田六中学生校内吸毒被捕”、“南区半数学校有学生吸毒”等,怎能不令家长为子女的选校担心呢?

有人就根据这些新闻画了一幅图,原来,香港已形成一个“校际毒网”,并已经遍布港九新界及离岛,校内还有毒品小拆家(分销商),好不吓人。

香港教育学院副校长(研究与发展)郑燕祥早前指出,香港的学生未来大学毕业后,将要与全球大学生竞争,所以,家长应从小就训练子女,要具备“终身保用的滑浪技巧”。

他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预测,六年后,中国将有500万名大学生,相等于届时欧盟、美国的毕业生总数,构成‘人力海啸’。”

他也说,现在香港教育出现一种“大学中学化、中学小学化”趋势,即大学教授要像对待中学生般,为学生预备笔记;而小学生升中选校,就全由父母决定。

若要在即将来临的“人力海啸”中生存,郑燕祥建议香港家长应视学校为“合作者”而非“服务提供者”,共同努力为子女营造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各种“求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