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堂公开教学课,我先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送别诗。这个设计是受了今年9月20 日我在南昌听了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执教《叩开诗歌的大门》的影响。王文丽老师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交流有关月亮的古诗。我也用了这个设计。我在上课前一天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有不少学生搜集了送别诗,有一个学生搜集了5首。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课堂上他们几乎不举手回答。这个新的班级,我带了两个月,是不是学生看到这么多老师听课害怕了。

我范读,学生朗读之后,我原先设计是先讲重点词语意思,再让学生解释诗句意思。布置学生做预习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广陵”什么意思。他这一问让我突然间否定了我之前的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中提出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我要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他们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解答。课堂上有一些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一一解答。有一个学生问我“广陵”什么意思,我让一个学生解答是“扬州”,我补充解释是一个地名。这个解释学生还是不是很明白。应该再加上“俗谚中说人生的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见扬州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样解释学生会更明白。这个资料都记在我的备课本上,可惜当时我忘记了。

后面的环节,我把在网上看到别的老师的好的教学设计用上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于这几年我在实验小学的磨练和今年9月我在南昌听了王文丽、孙双金、戴建荣等名师的课。课堂上,我请学生读古诗,重复了几次,无人举手,有一个小男孩举手了,我说:“你真勇敢!大家给他掌声。”有一个小男孩在回答李白会在心里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他用上了王勃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说:“你太有才了!能把我们刚刚学过的诗句用上,了不起!”

备课时,我虽然反复听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读,但没有认真去揣摩,没有落实到每个字词上。很遗憾上课前没有看一下别的老师上这一课的视频。上课时范读,我只是模仿。我没有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诗句。

这堂课在《烟花三月》这首美妙的歌曲中结束,让学生再次感受李白和孟浩然这对朋友深深的情,浓浓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