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名称: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个主题《觉醒的中国人民》

课程研发小组:

项目主持人:王辉

项目合作者:苏丽冰、梁嘉棉、吴燕华、陈少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旨在通过对1840-1949年100多年间中国社会变迁历程的学习,通过感受、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等学习方式,对我们伟大祖国近现代史有比较全面的初步了解,从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两个方面形成认识,从而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与热爱。通过“觉醒的中国人民”的主题学习,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豪迈气概;知道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对革命先辈产生深深的敬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一历史时期的国情也比较复杂。因此,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而言,历史的距离感是比较突出的。然而五年级的孩子对历史又充满了探究的兴趣,而且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因此,通过调查、阅读、搜集、讨论、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孩子们也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属于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孩子们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在学习方法方面,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处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思辩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发展他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全情参与。没有学生自身的融入,历史只是历史,无关品德教育。要发挥好历史题材的德育功效,就要有效引导学生的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

2、运用多种策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上,播放视频、图象等,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建立起感性的认识;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之更能与历史产生共鸣。

3、充分利用体验、交流、讨论、分享等学习方式,为孩子们的品德养成奠定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总体教学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欺凌,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和探究,感悟到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立、解放,为了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怀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为我国人民不屈不挠、反奴役、反压迫的民族精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行为与习惯。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搜集、处理和利用资料,提高使用地图的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3、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代以来,面对清王朝的压迫剥削,面对列强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中国的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4、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体验、交流、讨论、分享等学习方式,为孩子们的品德养成奠定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三)具体目标: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3.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4.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5. 知道铭记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