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这一节,看似与文本的内容并无关联,却是为下文“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对于学生的课堂语言训练、积累意义重大。但考虑到自己班级学生的日常积累可能有限,隐约中感觉班上学生的差距,我们把借鉴闫学老师的“照样子说AABC式的词语”调整为“一起读一读这些AABC式的词语”。同时,借机向学生提升读的要求──争取读出味道和感觉,如古人一般。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预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全文

 (1)侃侃聊聊

1.学文言文,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板书:难】

2.学会的标准是什么?【板书:会】

3.怎样才能算是学得比较好呢?【板书:好】

以上环节均由孩子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4.今天请大家即当学生,又当评判。课后要评一评,看看难点咱们解决了没有;文言文,你学会了没有?咱们再来想想,课余还可以做些什么,争取学得更好。

【点评:只有谈话,引导孩子谈学习的困难,以便教师顺学而导,依学而教。同时,强调孩子在课堂上的双重身份,也体现了新课堂的民主。】

(2)延伸背景

1.齐读课题──《伯牙绝弦》

对于俞伯牙,课前预习中你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2.让我们走进高山流水,走进俞伯牙高超的琴艺之中。

 (3)品读课题

读一遍课题──《伯牙绝弦》

1.“弦”是什么意思?(结合古琴图理解:弦为琴之魂)

2.“绝弦”的“绝”,怎么理解?(结合注解)

3.“绝弦”的意思?(孩子容易逐字翻译,从而会产生语义不畅。教师适时强调文言翻译的模糊性和注重语感顺畅)

4.谁来连起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

5.高声地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一读。

【点评:题为文眼,有必要逐步彻底地让孩子弄懂。此外,对“绝”的理解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4)读通读顺

1.请你自己读一读,争取把它读通顺。

2.先数数,这篇课文总共几句话?五位同学,一人一句轮读后个别孩子再读。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