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县数学青年教师研究小组的首次活动上,严老师向我们推荐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一书。最近,我一直在阅读这本书,一边阅读,一边感受着大师的成长。

书中,黄爱华老师提到了“数学课堂的实践延伸”,他的主张是下课之时,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究的态势,所以数学老师在即将下课时应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

黄老师的主张很值得我们思考。观察我们的日常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当下课铃声响起,教学活动就此打住,学生做做作业就“草草收场”了,这种乏味的结尾有着曲终人散的冷清。我们常说“需要产生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事实上数学的学习如果没有很好的课后实践延伸,常说的这两句话就等于是空话。数学课的实践延伸,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实践活动就为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了条件。通过实践延伸,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数学素质也就随之提高。

其实值得课后延伸的实践活动有很多,例如:学习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后,布置回家测量门、窗、床等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学习找规律后,为教室里的黑板布置美丽的花边;学习简便计算后让学生在购物时加以运用;学习统计知识后请学生统计感兴趣的项目绘制统计图表;六年级的孩子学习利息知识后可以去银行存定期存款……这些作业,涉及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广泛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学生除了在数学课上学数学、用数学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数学课外学、课外用。数学课堂的时间延伸,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想数学、处处学数学、事事用数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