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心理特征及对策

“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这些心理特征进行认真分析,采取相应对策。

一、“问题解决”教学中不同心理的表现特征。

“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归纳起来可以用积极和消极加以区别。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中学生心理特征。“发现”是“问题解决”教学第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积极的心理通常表现:面对崭新的问题情境,充满信心,很快进入情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急于提出自己的发现;能平心静气地认真审视情境,观察专注;思维活跃,很快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发现问题准确、有深度。消极的心理恰恰相反,对新情境产生排斥心理。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思维迟钝;或见而不明,信心不足,焦躁不安,无所适从,放弃发现问题的机会;或明而不专,无问题意识,不能全面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常常思维简单,发现迟缓,无创新意识,发现问题或平庸错误,或不着边际。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中学生心理特征。“解决”是“问题解决”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在“解决”中,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准备、实施操作和补充完善三个阶段。

首先,在准备阶段。积极的心理表现:对新问题充满了好奇心,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和信心,能认真审视,独立思考,思维发散,联想广泛,猜想大胆,常常发生“奇想”;能积极进行已有经验的检索,寻找与之相关信息,构建问题解决方案,为实施操作做好准备。消极心理则信心不足,思维简单,审视马虎,不能迅速检索已有经验,不能广泛联想;在没有全面分析的情况下,就急于推演解决问题,思维程式化;依赖性强,瞻前顾后,急于与他人讨论,求得帮助。

其次,在实施操作阶段。积极的心理特征为:爱独立思考,善于变通,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力求更好;不惧怕失败,推理严谨,思维慎密,表述条理清晰;对问题解决感到愉悦兴奋,常常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善于与同学合作,关注他人意见,并能做出正确评价,爱发表见解,爱挑“毛病”,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辩论。而消极心理则是:缺乏创新意识,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平庸单一,或者错误,或者推理无据,逻辑混乱,表述不清;思维受阻时,束手无策,不善于独立思考,时常求助他人,情绪沮丧,失去信心和勇气,放弃探究,常常搔头跺脚,唉声叹气;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固执己见,不爱与他人合作,或者高谈阔论,不关注他人意见,或者不积极参与问题分析辩论,对他人意见不分青红皂白,无正确评价,具有从众心理,人云亦云。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