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从娃娃抓起

由于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比较难发现和诊断,很多人都认为精神障碍仅仅是成年人的疾病,心理咨询也只是成人的专利。对此,心理专家指出,除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青少年。

日前,中华医学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在13.97%~19.57%之间,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

因此,“早发现、早疏导、早诊治是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键”。王会军认为,儿童时期是养成各种习惯和行为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要从娃娃抓起,“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在成人后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还会为后期的学校教育减少很多教育成本”。

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

“最近,孩子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回来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我们怕影响她的情绪,也不敢问她。”面对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女儿,黎女士十分着急。其实,每年的高考前后,都有很多学生家长和黎女士一样,对孩子的反常一筹莫展。

对于学生们的反常,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中学校长曾文桂分析,目前的应试教育让他们背负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他们勉强学习,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同时自我评价出现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者、失败者,是学不好的 “差生”,受忽视、受歧视、被抛弃。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由于长期接触工读学生,北京海淀工读学校教师王会军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深有感触。他认为,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后进等都有可能使学生心理压抑、自卑、自闭,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强迫症和抑郁症。还有一些进入叛逆期的学生,表现出自我意识强,性格孤僻,甚至其行为具有攻击性,好打架斗殴。

心理咨询学生甚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去心理咨询的学生却很少。湖南某高校心理咨询室助教王宁告诉记者,每月去该校心理咨询的学生只有2到3位,“其中不乏对心理咨询怀有好奇心的同学”。

有心理上的疑问时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几所大学和中学的部分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均表示,除非遇到特别难以解决的事,否则不会轻易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上,中学生们多数选择将心中秘密向好朋友倾诉,这些秘密包括成绩下滑时的恐慌、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异性同学的好感等。在采访中,近半数大学生也表示愿意找同学倾诉心结,但更多的人认为,采用泡图书馆、上网、恋爱等方式能更有效地转移注意力,缓解心中的焦虑感。

针对不少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的现象,王宁表示,这是由于许多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有误解,“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怕别人误会自己精神上有疾病”。对此,王宁呼吁,青少年应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专业老师的帮助,掌握有效的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和策略,做到预防为主、及早预警和及时干预,从而处理好敏感、偏执、焦虑等心理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