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品激励也有负面影响

不知从何时起,用奖品激励幼儿变成一种常见的现象。幼儿做了好人好事,买东西奖励;幼儿大小比赛获奖了,用奖品激励一下;特别是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成人往往会想尽办法激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中物质奖励是许多成人惯用的手段。

笔者认为,奖励幼儿是必要的,但方式方法需要特别重视。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 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家长利用物质奖励的做法就是“德西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用物质奖励的方式短期内能够激励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总是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会丧失了激励作用,还会使幼儿产生不正确的想法:把学习同物质奖励联系起来,为一把糖、一件新衣服、几元钱而学习。久而久之,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不仅不会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其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

但并不是说家长不可以给幼儿物质奖励,而是家长的奖励应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等,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只是昂贵的玩具则最好不要,避免幼儿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奖励的作用利大于弊。当幼儿取得进步、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时,适时的奖励可以对幼儿起到激励作用,更有利于幼儿树立上进心、追求更大的进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