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延安路的一家商场里,记者发现,儿童柜台的玩具平均售价在100元以上,最贵的产品,价格已经达到上千元。一些来此选购玩具的消费者说,给孩子买一两件玩具,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为什么正规玩具的价格如此“居高不下”?一位玩具经销商道出了其中的奥妙:“现在一般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父母亲朋对孩子都很宠爱,玩具贵点儿有什么关系,再贵他们也会掏钱买。”各路商家正是看中了长辈们这样的消费心理,一件质量上乘的玩具,价格动辄上百元,贵一点的甚至还能标到好几千元。显而易见的是,玩具市场正在成为不少商家竭力挖掘的“金矿”。有经济专家指出,玩具商品愈来愈高档化,价格不断攀升,造成的是玩具市场的畸形发展。

逾亿元的消费空间谁来把关?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杭州市17岁以下少年儿童的人数超过1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以上。如果以每个儿童年消费玩具金额100元计,这个市场份额就已达1.15亿元人民币。而事实上,100元只是保守估计,在广州、上海等城市,平均每个儿童的玩具年消费金额已达到600元。杭州的儿童玩具市场可谓潜力无穷。

然而,在商场的儿童柜台内可以发现,里面的大部分产品要么是进口玩具,要么来自广东、上海等地,鲜有出自本市、本省企业的玩具产品。在儿童食品、保健品、服装等市场,杭州有娃哈哈等知名品牌,在玩具市场,排得上号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进商场,在产品的外观造型和智力开发等方面,我们竞争不过一些进口商品。在价格低廉方面,我们竞争不过‘三无’玩具产品。”本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玩具生产商无奈地表示。外资儿童用品抢滩中国高端市场,中低端市场又出现了一些“三无”产品,本土儿童玩具企业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呢?

相关阅读:

几天前,一位少年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里,买了几个玩具手雷。结果这些玩具手雷在孩子的手掌上爆炸了——“右手每个手指头都被炸伤了,手心也被炸焦了!”……

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城市家庭用于儿童玩具的平均消费,已占到家庭年消费的5%,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我国玩具的年消费额目前已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40%的速度在增长。

然而,与涌动的商机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儿童玩具的质量安全隐患。毛绒玩具毛绒过敏、被玩具的锐利边角划破皮肤等还算小事,省儿保急诊科的医生告诉记者,孩子因为玩具气枪弄伤眼睛导致结膜裂伤、误吞玩具小零件引发窒息等玩具“伤人”的恶性事件常有发生。

新近发生在富阳市的一起“玩具伤童”事件,将我们的目光再次拉向儿童玩具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