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设计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我自认为今天的课很成功。其中最值一提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内化,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真正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堂上,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理清文章的脉络,再抓住课文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质疑,整理成讨论交流的重点:鲁本的秘密是什么?怎样实现?充分讨论交流后,抓住描写鲁本心理活动和为实现愿望付出辛劳等有关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将鲁本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语感,从而理解鲁本对母亲的爱。

教学时,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有时必须有取有舍,才能学有所得,不至于顾此失彼。狠下心来取舍是我今天这节课的又一亮点。学生对《鲁本的秘密》这篇文章理解并不难,只要多读几遍就应该能掌握,但要能悟出其中的鲁本努力回报母爱的一种感恩之情,却不是容易的事。我在今天的课上,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对内容做了整合,引导学生质疑整理成:秘密是什么?怎样实现?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这看似老套的问题阅读课文,与同桌合作,把理解和感受记下来,再进行交流和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孩子们生活经验不同,对文本的领悟就有不同的见解,就能品出真实的鲁本,品出文中要表达的“爱”。至于文章中细致的描写方法 ,精确的语言等,则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了。

有时候,语文课可以简单地上,只是要力求扎扎实实地促进发展。这样看似简单,其实简单中见深度;看似平实,其实平实处显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