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思路无限开阔,他们总是有着很强的创造倾向。怎样鼓励和培养幼儿这种品质呢?

具体做法是:

1、引发新奇想象。

允许幼儿自由地想象,允许他们产生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观点,进而引导他们努力将其表达出来。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美工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自由作画,任意剪拼,随兴制作,鼓励他们大胆创作。最后评出想象最奇特的作品,并让幼儿给大家讲解其作品内容,他们往往都能很好地讲述自己奇妙的构思,同时也能赢得其他幼儿的认同。所以,教师应当而且必须给每一个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孩子以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培养他们的奇思异想,鼓励他们的创造倾向。

2、诱导探索活动。

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并希望对此开展探索活动,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地严厉指责批评幼儿,往往会导致他们远离玩具、书本、活动区,从而扼杀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地引导,指导他们了解玩具的结构和原理,帮助他们将其安装好;带领他们参观印刷厂,了解图书的制造进程;鼓励他们与其它小朋友合作,共同布置好活动区等,这对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3、鼓励尝试体验。

幼儿只有通过自身多方面的感觉才能发现问题,引发兴趣产生创造愿望。我们只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身验各种各样的生活变化,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在看、摸、闻、听、品尝、体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如:幼儿在进行创造活动时,常常带有某种程度的冒险性,也就是说,他对想做或者要做的事情的结果可能是毫无把握的,此时,教师要用“试试看!”“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让他们大胆,自由地探索。对幼儿来说,发现就是创造,孩子的每一次观察和体验都能令他们激动不已。

4、挖掘内在潜能。

幼儿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渐适应环境并展现潜能的过程,如果他们发现因为安静沉默和符合常规的行为常常会受到夸赞和奖励,那么,幼儿很快就能学会安静沉默,不去思考创造。在这样的背景下活动下,他们的创造潜能将会被彻底毁灭。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后继活动,而且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生活。所以,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幼儿的特点,关注其能力的发展倾向,让幼儿由最初的模仿到再现成人的表情动作,并发展成为实际的创造,以促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彻底发挥。

5、提高大胆质疑。

平时,孩子总有一些不合逻辑的想法。对于这些想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惯于当众诉说新体验,倾吐新思想,展示新观点。幼儿提出或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千奇百怪的,其实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点就在于非逻辑独特性,教师要鼓励、表扬进而要求幼儿问答,激活和发展幼儿的这种非逻辑独特思维,哪怕这会在课堂上引起短暂的混乱,教师也不能斥责幼儿,更不能要求幼儿按惯常思维进行照本宣科地提出或回答问题,因为思维定势和习惯是创新的最大障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断送孩子的创造欲望。教师的禁止实际上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打击。

总之,幼儿创造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每一个教师都能用一颗真诚的善待幼儿,在教育中积极创设一个肯定、激励、自主、宽松的氛围,就能唤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彻底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