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常见分离焦虑

家有小尾巴

焦虑状况

1 只要没看见妈妈(或主要照顾者)就开始大哭,即使爸爸抱着也不行,有时连妈妈上厕所都不准关门。

2 妈妈走到哪儿,孩子就跟到哪儿,几乎一直要妈妈抱着,只要一放下来就大哭,最后导致妈妈出现严重的手部肌肉劳损。

3 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宝宝拚命躲在妈妈身后,客人多看宝宝几眼或出手要抱他时,立刻就嚎啕大哭。

4 睡觉时要妈妈陪伴,妈妈一起身就没办法安心入眠。

5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可能会把爸爸视为敌人,无法接受爸爸和妈妈太

亲近,认为妈妈是专属于他的。

克服方法

1 经常带孩子出门

从孩子五六个月大开始,妈妈就应该经常带宝宝去接触外面的人群,例如去公园、去亲友家,让宝宝认为很多人都会对他友好,逐渐减少怕生的问题。

2 培养自理能力

宝宝之所以太过于依赖妈妈,主要因为事事都是妈妈帮着做,一旦妈妈离开,宝宝就好像少了手脚。所以,平常要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

3 多和其他家人相处

如果家中有其他大人,例如爸爸、奶奶,当他们照顾宝宝时,妈妈就不要随时出现在宝宝眼前,或是宝宝一哭就立即接手回来,让其他家人也有机会和宝宝较长时间相处在一起,这样孩子才能接受不同的照顾者。

4 明确告知

当妈妈要离开宝宝一会时,就清楚告诉他:“妈妈要去哪里,等钟表的长针走到这里,妈妈就会回来,你要耐心等一下。”或许宝宝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但只要妈妈做到清楚说明并准时出现,宝宝慢慢就会有信心等待,妈妈也可以逐渐拉长离开的时间。

分离焦虑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当宝宝与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表现,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宝宝日后的人际互动与生活适应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父母亲应掌握正确的态度与方法,陪伴宝宝一起走过分离焦虑。

1岁至1岁半是高发期

所谓“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照顾者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能留在身边。

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这与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有关。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11项技巧应对分离焦虑

1 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如果要安排宝宝独睡,必须先确认睡眠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适。如果要将宝宝托给保姆或托育中心来照顾,也应该先确认替代照顾者不要超过2人以上,而且能经常陪伴在宝宝身旁,另外托育环境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2 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当然,如果能预先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预告”与“预先熟悉新事物”的习惯,就能让宝宝在未来的生活历程中更为顺利。

3 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分开时与宝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对大人产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4 慎选临时照顾者

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育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

5 带上喜欢的物品

有些宝宝独爱他自己的玩具,有些宝宝则更依恋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宝宝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时候,不妨让宝宝带着这些能为他带来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让宝宝舒服许多。

6 带上主要照顾者的物品

除了宝宝自己喜爱的物品之外,还可让他带上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几样东西,如钥匙、梳子、包,让宝宝对父母亲存在和归来更有信心。

7 预告回来的时间

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安排说给宝宝听,让宝宝了解父母亲还会再回到他的身边。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