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要实现家庭教育的无暴力化,仅依靠一条法律是不够的,所有家庭和父母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改进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 文法治周末见习记者杨代媛 法治周末记者孟伟 1月20日,备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正式提请十三届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家庭教育成了被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轨道的“国事” 惩戒权给谁? 家庭教育法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得对未成年人有性别、身体状况等歧视,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事实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惩戒权交给家长还是老师,一直是民众比较关心的问题。云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医师杨文静认为,首先应当明确家长是否有惩戒权以及惩戒权的范围。 前不久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业内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也应被赋予科学合理的“惩戒权” 我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家庭教育,而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的需要,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杨文静说:“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难搞我就打骂一顿让他长记性,但其实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解到,在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大面积调查中显示,未成年人的暴力倾向虽然有其生物性遗传的源头,但其所生活的环境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影响最大的是未成年人所生活环境中成年人的暴力行为。 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儿童大多曾经是暴力的被接受方、模仿者,如果孩子默认暴力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就会使用暴力解决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突破犯罪底线走上不归路。 对于家庭教育中惩戒权的界限,杨文静认为,相关部门应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多以互动式的和睦化解孩子成长中的各种艰难。 “事实上,要实现家庭教育的无暴力化,仅依靠一条法律是不够的,所有家庭和父母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改进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杨文静说。 无暴力化教育如何实现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走向自杀等极端情况的案例数不胜数:2015年,苏州一个女孩因在重组家庭中遭到继父长达10年的性侵行为选择自杀;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男生因成绩下滑,父亲将其手机没收,多次要手机未果后跳楼身亡;2020年,被母亲打耳光后孩子选择从教学楼一跃而下…悲剧的发生使得家庭暴力和家庭教育的方式与尺度进入大众视线。 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也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中禁止出现的家庭暴力行为,不仅只是“打孩子”更包含了对孩子的谩骂等情形。 对于还未完全抛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中国家长来说,这一规定无疑让他们疑惑—打手心算不算家庭暴力?短时间罚站算不算家庭暴力?而不同的惩戒方式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其中的度应该如何把握? 对此,杨文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惩戒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任由孩子野蛮生长,那么他也会养成一些坏习惯。“因此,我们对于家庭教育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和社会也应该多承担这个,去告诉父母惩罚孩子的度在哪里、怎么把握,以相对平和的方式来与孩子相处。” 江苏省妇联与有关部门开展的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显示,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约八成的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借鉴,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服务。 有一个10岁女儿的张女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自己并没少批评、打骂。 “很多时候我告诉我自己,她还是孩子,应该耐心和她讲道理,但有时候实在太生气,忍不住拉过来要打几下手心或,但事后自己也十分心疼,怎么把握惩戒的度,真的很头疼。” 张女士的困惑或许是当下中国新生代父母共同的困惑,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的努力。”杨文静说。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部事务,也事关公共福祉。家庭教育法草案提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政府、学校、社会为家庭教育支持,促进家庭教育。必要时,国家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 撤销监护权如何落实 家庭教育法草案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或者怠于履行家庭教育,实施家庭教育不当,导致未成年人行为出现偏差或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予以必要的干预。 草案赋予学校、村民委员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所在单位批评教育和督促的权利;明确公安机关、人民、人民干预家庭教育的情形和主要措施,包括训诫、家庭教育督促令、强制家庭教育指导等。 事实上,这一规定已有先例。在此前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也有开出“家庭教育督促令”督促监护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 据全国妇联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显示,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部分家长对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无方;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养育焦虑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的现象;很多家长过度娇惯、放任,让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教授蔡海龙认为,在生活中,确实有父母存在不履行监护教育职责的问题,甚至有的家长进行较为严重的家暴,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如果父母未能履行好教育职责,需要国家来进行及时地干预。这在全是一个通例,在父母之外,国家也应履行好教育少年儿童的。” 家庭教育法草案还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公安机关、人民、人民作出的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5日以下拘留。 草案同时还规定,若在办理案件中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符合法定情形的,人民可以根据有关人员和单位的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目前,我国先行的法律中也有关于撤销监护人资格的规定。”蔡海龙说,但父母和孩子是有天然的的,一旦撤销父母的监护人资格,“很难说清楚究竟是保护儿童还是惩罚儿童,因此哪些情况可以撤销、需要撤销,需要审慎看待。” 事实上,虽然大众总能在媒体上看到国外撤销父母监护权的案例,但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旦撤销父母监护人资格,受影响的不仅是父母本身,还可能影响未成年人与父母、同伴群体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这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 “此外,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范下,撤销资格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比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如何确定,由谁承接好监护权等问题都还未解决,还需要进行很多的工作。”蔡海龙说。 END 相关信息 家庭教育如何走向“无暴力”化 “事实上,要实现家庭教育的无暴力化,仅依靠一条法律是不够的,所有家庭和父母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改进自己,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文法治周末见习记者杨代媛法治周末记者孟伟1月20日, 孩子却说别让奶奶来我家,有些孩子说话令人尴尬有的孩子会很小心,孩子是童言无忌还是口无遮拦 人与人交往时要注重细节上的表现,除了有教养的举止之外,语言的影响力也很大。有时两成年人的关系往往因为一句话就破裂,可以见得好好说话有多么重要。大人对于小孩子说的话不是很在意,觉得他们年龄小不懂事,即使 李玫瑾,这些差异很明显,底子藏不住,聪明人一眼能看穿 贫富差距大,一向都是社会的现状。虽然说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提高了上来,但在咱们身边仍是有着贫困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灵,都有无足轻重的影响,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和一般家庭或殷实家庭的孩子都 大智第三届17UP教育节如期而至,每人每日可答题3次,一起来看一下吧 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啦大智第三届17UP教育节如期而至!17UP!一起UP!今年的教育节与以往不同不仅有机会免费享品课程还有大智公开课年卡会员。实物大奖等周边福利赠送而且新增组队玩法可以喊的小伙伴哦~具 发你什么样的牌,对孩子的自私无情,他们就会觉得这份亲情 原生家庭的冷漠总让孩子伤痕累累在成为父母之前我们是否确定自己已经准备好了?//生活远比电视剧更残酷01·24岁女孩的罹难,是否真的能唤醒那些“装睡”的家长24岁杭州女孩。因为不堪家庭的压榨和感情的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