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期,笔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不少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家中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有的小学一年级读了二、三年,有的十八周岁还在读初二,期末考试成绩差的不少是“留守孩子”。“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令学校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们深感担忧。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农村家里。这些孩子有的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有的送给孩子的姑妈、阿姨带。带孩子的大人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有的往往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到时候孩子的父母见到孩子时,看到孩子长得高高的、胖胖的,孩子父母高兴就行了。至于学习,那是次要的,甚至基本放任不管。他们认为反正孩子大了就可以外出打工赚钱了。 

  有的带孩子的大人袒护孩子,孩子在学校学习不认真或完不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上门家访时,大人很不高兴,不和老师协力配合,甚至责怪老师上门家访,害得他们在邻居面前说不起话;有的大人在对待孩子学习上简单、粗暴、急燥,孩子学习成绩差或完不成作业不是打就是骂,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年龄较大,不少人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根本无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有的半文盲在辅导学习时,教的是错的。

  基于以上原因,不少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他们有的考试成绩只有几十分,甚至有极个别的小学一年级读了二、三年,等到小学毕业时都十六、七岁了,他们都不好意思读初中了,只好离开学校外出打工。 

  “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个都不能差!“留守孩子”和其它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明天,今天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门深入学校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切切实实了解清楚农村每一个“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找查原因,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要象城市办民工子弟学校那样,在农村办“留守孩子”学校或在学校办“留守孩子”特色班,针对“留守孩子”的特点,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举办以“留守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姑姑阿姨为对象的“家长学校”,提高他们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水平。同时,也借此机会加强学校与他们的沟通,以使他们能和学校密切配合搞好“留守孩子”的学习;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父母的通讯册,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要定时和不定时地给孩子父母通电话或写信,通报“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引起孩子父母的重视,得到孩子父母的配合和支持。


 
 www.cnr.cn/2004news/wenjiao/t20050704_50408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