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解读: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切自然,用心读完后,仿佛亲自来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明朗清新、一碧千里的神奇秀美的景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的热烈欢腾的场面,更是对老舍先生这位文学大师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划出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优美段落。

6、充分利用其中的语言文学美和蕴含的道德情操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机动课时完成。(2——3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播放多媒体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激情导入:

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的土地上,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这里的草原风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更美……你听:

(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2、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并想象: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