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造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其重要。音乐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小时候的音乐课模式是“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美丽的动物》这一课主要是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大鹿》和聆听《龟兔赛跑》三部分构成。

《大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动物猜谜、模仿动物的叫声、

说说描写小动物的歌曲题目以及演唱有关小动物的歌曲等环节,一步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