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总是和痛苦密切地联系在一起。阿尔黛·索尔特1 博士兼研究员对这一点解释得非常到位:哭泣是机体在进行重新建构时所做的努力,它是进行自愈的一个程序。她告诉我们,“哭泣是对自我进行修复的天然的工具”。哭泣能够降低血压、排出毒素、缓解肌肉紧张、重新调整呼吸。哭泣过后——不过要真正酣畅淋漓地大哭——我们就会感到很放松、很轻快。

大部分精神疗法的主要工作就是让人把压抑已久的情绪释放出来,重获真实的自我。如果咨询者想到过去痛苦的回忆,我就会让他把那件令他难过的事情“哭出来”。和所有人一样,婴儿也需要把那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哭出来。

哭泣并不总是意味着孩子的需求需要马上得到满足,因为他可能只是想把压抑已久的紧张和过去的不满表达出来。比如,如果孩子的出生过程非常艰难,那么孩子就可能需要表达自己的不满——他可能会在出生几个星期后还为自己曾经经历的恐惧和疼痛而哭泣。

婴儿需要我们给予他无限的温情,需要我们不断地触摸他或者把他抱在怀里,需要我们的气味和爱抚。如果一个婴儿连续好几个小时都被放在摇篮里,他就必定会不断地累积紧张感,并有“哭出来”的需要。

假如孩子因为疼痛、情感缺失、挫折而激起的情绪没有马上得到宣泄或者没有被理解,他就会把这些情绪累积在身体里。等他发现有机会释放这些压力的时候(比如妈妈晚上回来的时候),他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哭闹。他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的。这个时候,他需要陪伴,需要我们尊重他所经历的事情,需要我们触摸他,这样他就能接受处在这种情绪之中的自己,而不会觉得自己有被摧毁的威胁。千万不要试图让孩子停止哭泣,相反,请借助这个机会让孩子感到完全的释放。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T.B。布拉泽尔腾的观点和阿尔黛·索尔特一致,他认为夜晚时孩子需要释放在白天累积的紧张感。他们都认为大部分婴儿每天至少需要哭泣一个小时。

我的孩子总为小事哭个不停如果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因为一些小事哭个不停,那他可能是在尝试着找到一个能让他大哭一场的机会,因为有些情绪被压抑了,他需要找个机会把它们释放出来。孩子在试探父母的态度,在寻找借口,好让那些泪水和怒气找到出口。不管是这些能用语言来表达情绪的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哭泣、喊叫和颤抖的需求,这样他们才能把一些强烈的情绪释放出来。

有些哭泣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有些哭泣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些从胸腔和喉咙发出的“只打雷不下雨”的哭泣就没有任何效果。这种替代方式只是在压抑情绪而不是宣泄情绪。真正能够释放自己的哭泣是伴随着抽泣和泪水的哭泣。请你和你的孩子面对面,坚定并温柔地拉着他的手,直到他释放完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孩子在刚开始释放情绪时会表现为捶打挣扎,随后就会哭起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