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水乡歌》

生:为什么说歌声装满一箩又一箩?歌声怎么会装满箩呢?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想好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因为很多。

师:歌声能用箩筐装吗?渔民的箩筐里到底装了什么呀?

生:歌声、鱼和虾。

师:那歌声那就像一筐筐鱼虾一样,就像是一朵朵荷花一样,数一数不清。(读本小节)

师:劳动换来了新生活,劳动换来了水乡人民的富裕生活,想象他们的生活怎样的?

生:有电脑了。

生:原来没有的,现在都有了。

生:他们现在房子不像以前一样,和城里的一样高大。

……

思考:

水乡的水多、船多学生比较好理解,但是,重点和难点在歌多,以及为什么歌多、为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教师以一个比较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歌声能用箩筐装吗?”学生回答“鱼虾”,是一种写实的、具体的理解,思维受到了限制。怎样指导学生通过 “劳动—→丰收—→快乐—→幸福”的思路来想象、联想,体会那装不完的喜悦和幸福?能否通过读、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不光是箩筐,还有河里、天上、树梢、田间、灶台,哪里都充满着歌声和欢乐。这种类型的课文,一旦指导得太实,学生就失去了思维的空间,也就不符合诗歌的特点和意义了。但是,一旦太虚,又可能离题万里。请教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突破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