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解教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教材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代言人,盲目地依赖教材,简单地复制教材;也不要把自己当作教材的唯一主宰者,任意妄为地改变教材。要用好教材就要灵活应变的活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

(一)要整体把握全册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融合就成了一种数学思想。教师要把握它们之间本质的联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用现代数学的理念去审视和处理教材,向学生传递一个完整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融会贯通的数学认知结构。所以教师要了解整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了解各个年段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联系。从整套教材、一册、一个单元、一节课去把握知识的纵横联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瞻前顾后,注重知识的融合与联系。

(二)要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拓展延伸

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建材、改造、重新组合,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充分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重组。增,即补充教学所需要的材料。 换,即换取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教材不是教学的根本依据,而是教学工具,根本依据是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从教材的内容、要求等各方面向其他学科、时空开房和延伸,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向课外延伸,向其他学科延伸,向社会生活延伸。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与本科有关的课外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

(三)要把握要求,明确目标

备课,是为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进行的整体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注重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来整体考虑教学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整体性、键进行和实效性,努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