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情绪是形成幼儿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倡导以积极的情绪去推动幼儿的认知学习,“因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的同时,诸如独立、专注、秩序、合作等这些终身受益的品质也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之中了”。此外,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2―3岁托儿发展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但动作协调性差;处在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直觉行动思维,情绪不稳定。区域游戏活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面积广泛,有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并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使教师能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解放出来,集中精神观察孩子进行个别的指导。因此,应该说区域游戏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寓教于乐,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因而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为托儿创设一个安全丰富有序探索的环境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根据幼儿的需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一下来到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往往会在入园初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恐慌和不安全感。因此,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尤为重要。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教师以表扬、鼓励和帮助为主,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想法和建议,常与幼儿亲抱、交流、逗乐,尽力给予慈母般的关爱,从而让幼儿爱上你,喜欢上幼儿园。例如在“娃娃家”这片小天地里,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具有安全感的、有“家”的特质的环境:区域角落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和毛绒玩具,墙面上贴一些孩子与家人在一起的照片,环境的主体色调以粉色为主,营造一个温馨的的氛围,使教室拥有家的气息。小柜子、小镜子、小软床等各种熟悉的小型家具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舒适、随意。在这种氛围中,孩子充分体验了做爸爸、妈妈的情感,不安的情绪得到了慰籍。

2.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创设活动区托班幼儿刚入园,动作协调性、敏捷性都较差,对幼儿园的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在托班开设了“玩一玩”、“娃娃家”、“情绪角”等三个活动区。玩具是幼儿入园前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材料,因此“玩一玩”成了最受孩子欢迎的区域之一。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师生共同布置,不断丰富、更新区域,保证该区域材料的数量,而且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相互介绍、学习各种玩具的玩法,让他们感觉就像身处儿童乐园一样,在和喜爱的玩具、伙伴的积极快乐的互动中,适应环境、放松情绪、体验乐趣。在“情绪角”里,我们投放了色彩鲜艳的打击玩具、体型夸张的“胖娃娃”、靠垫、电话等玩具,使孩子的想家或心情不好时可以进入情绪角,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发泄,只有当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后,才能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幼儿的作品来实现例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结合中秋节布置了一个区域活动环境,将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制作的月饼盒灯笼以及各种秋天的蔬果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而且让孩子认识了更多的蔬果,推进了主题。在“我喜欢……”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孩子的作品“五颜六色的糖果”吊挂在空中,营造了一种甜甜的气氛。孩子们看到写有自己名字的蔬果、糖果,感到特别开心与自豪,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此外,我们还将教育活动与区域相结合。例如在“我喜欢……”主题活动中,结合“我的爸爸妈妈”的教学活动,在涂鸦区添加了“唇型”印章和爸爸妈妈的图片,孩子们在游戏时就用印章去亲爸爸妈妈,使孩子们的动作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二.为托儿提供富有情感性的区域材料我们认为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性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是幼儿个体积极建构的动力和支持。于是在选择与制作区域材料时,尽可能融入幼儿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的材料以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区域活动生活化、情感化。比如在“玩一玩”区域中,我们投放了由幼儿收集来的各种塑料瓶,在瓶盖、瓶身上贴上颜色、形状,幼儿可以进行“瓶宝宝找帽子”的配对游戏,还可以帮助瓶宝宝脱帽子(旋瓶盖),给瓶宝宝排队,比比谁最高(瓶子垒高)等等的游戏活动,这些活动中的真实物品,既容易收集,又具有教育价值,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他们对各色的瓶子爱不释手。我们还结合“乖宝宝”的主题活动,在“玩一玩”区域中投放了几个水杯模样的硬纸筒,纸筒的上端分别粘贴着小朋友的照片,一旁的小筐子里还装满了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粗毛线,孩子们对此新奇不已。在教师的情景设置“天气冷了,小朋友该穿上毛衣了……”和指导中,孩子们产生了给自己绕毛衣和帮助其他小朋友绕毛衣的情感和需求,在游戏中,虽然孩子们“手艺”不佳,但是他们玩的很专注,对同伴冷暖的关心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情感,在绕的过程中他们有意无意地感受到爱的付出,,同时孩子之间也有了积极的情感互动,连胆小的乐乐也高兴的对教师说:“老师,我帮你绕一件。”在投放于各个区域的材料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安全性与多样性,其次是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上海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指出:“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是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异为基础。”为使每位幼儿都获得不同水平上的提高,体验伴随成功而来的愉悦情绪,我们必须承认并关注孩子发展的差异性,为之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如在“玩一玩”区域中的“穿木珠”活动,木珠和绳子的投放都有难易程度的不同,幼儿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绳子和木珠。

三.在区域活动中建立积极的师幼情感互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与他们朝夕相处,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教师在教育中往往使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言听计从,不给他们思考和情绪准备的时间,这样特别容易引起这些1.5―3岁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这告诉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发展水平以及精神世界,才能使教育促进孩子的潜能、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在孩子游戏时发现他们有不同于平时或超出平常的表现和举动,在给孩子下[批评或表扬的结论之前,先进行观察,了解孩子,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为衡量标准去要求他们,然后在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介入指导的方法有很多,如谈话讨论法、观察引导法、榜样鼓励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表述的时间与空间,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和理解孩子,多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尊重和承认孩子,孩子酒会肯定自己的进步,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我们班有几个男孩子,特别调皮好动,而且有“打人”的习惯,总是被其他小朋友告状,老师曾经一度看着他们就头大,因此特别地关注他们,防止意外发生。通过多次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其实是充满热情、关心他人的孩子。早晨入园接待时,跑在老师前面热情与小朋友打招呼是他们,有小朋友摔倒,主动跑过去扶一把和安慰哭泣小朋友的孩子也是他们几个。可就是在与小朋友相处时,由于过于热情与兴奋,会克制不住自己而手舞足蹈,导致小手打到他人或是跑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拍拍、捏捏。另外一方面,发现孩子自尊心都很强,有逆反心理,看到老师生气,他们反而觉得很好玩。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反复叮嘱自己无论怎样都不能生气,而是静下心来和他们做朋友,蹲下来和他们交谈。孩子犯错误时,耐心地听他们说完后,再与他们讲解,指出他们错在哪里;孩子有好的表现,则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逐渐地,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终于实现了积极情感的互动。此外,幼儿的天性越是得到充分的尊重,他的童年就越是富有审美情趣,就越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日常,孩子脱衣、脱鞋、吃饭、睡觉、盥洗等自己能做的事情,尽可能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逐步树立起什么都能自己干好的自信,更能培养起他们一种乐观、自信的积极情感,这种自信与情感对孩子的一生都很有帮助

托班 吴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