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选取选修一《唐诗宋词》第一单元作为作为高二下学期精品课程建设,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1、高二下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是《唐诗宋词》(选修一)和《中国现代散文》(选修四),高考卷诗词鉴赏7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共13分,占8.6%。

2、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说明》和《高考考核内容和要求》明确规定:中学生必须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并把这一项的测试定为最高级──“E级”。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重积累,理解鉴赏水平不高,往往对这一道题持放弃的态度,复习时马虎应付,考试时听天由命,致使这一题的得分率严重偏低。(每年几十万考生在该题的平均得分大致是6-7分,基本上在及格的边上。很多考生是在默写上得分,而在阅读理解方面丢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学习和训练。

二、总体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李白、杜甫、陈子昂、张九龄、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理会即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类型诗歌的特点。

3、提高分析诗歌意境、炼字、表现手法的能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主旨。

4、背诵要求背诵的诗歌,积累名句。

三、教材分析:

1、王维《辛夷坞》:领会诗人淡泊情怀和以动衬静的手法。

《观猎》: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和用词精当。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理会本诗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写梦中游仙所见,内容丰富、曲折,表达了诗人不满现实、藐视权贵的可贵精神和桀骜不驯、不为名利所诱的崇高人格气节。

3、杜甫《月夜》理会本诗以“月”为线索,采用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以及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蜀相》理会本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以及寄寓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政治理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登岳阳楼》体会诗人衰暮之年仍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4、即景抒情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理会本诗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

张九龄《望月怀远。》理会本诗清丽而深远的意境和由景入情,情景相生的特点。

孟浩然《宿建德江》理会本诗抒发诗人羁旅愁思和情景相生的特点。

贾岛《题李凝幽居》理会关键字的妙处和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及诗歌表达的感情。

王昌龄《从军行》理会本诗情与景高度融合,悲凉中又有柔婉的特点,以及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地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四、学情分析及相关策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代,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艺术手法也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创作的年代离中学生过于遥远,诗歌鉴赏涉及知识面广,包括文史知识、作者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文言语法、表现手法诸方面,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因此,许多学生都觉得诗歌鉴赏难度较大,无从下手。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从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掌握各类诗的特点及其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此外,要知人论世,对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老师要作必要的介绍。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诗词的特点和课后问题,设计一些考题。教学中,学生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经常说不清,老师要举一反三。印发和指导阅读“诗词鉴赏知识和方法”。

五、重点、难点

重点:1、赏析诗歌意境,分析关键字的妙处。2、分析表现手法。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4、掌握答题步骤。

难点:1、读懂诗词。2、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3、对表现手法的理解。4、赏析诗歌意境。5、分析“关键字”的妙处等。

六、课时安排…

总课时14节,具体:王维《辛夷坞》(1),《观猎》(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杜甫《月夜》(1),《蜀相》(1),《登岳阳楼》(1);即景抒情诗《登幽州台歌》(1),《望月怀远》(1),《题李凝幽居》(1),《宿建德江》(1),《从军行》(1);检测小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