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目标,有机整合。

原方案将"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确定为核心目标,受该目标的引领,教师安排了手指游戏和分组合作游戏,幼儿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反复练习,必定将精力集中于分乐句、做动作,进而影响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欣赏,不利于审美经验的建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制订这一目标无疑增加了活动难度,且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幼儿对乐句的感知无需如此理性,他们在倾听、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能逐渐感受到。因此,笔者建议将"目标2"调整为:创编歌曲的部分歌词,并进行替换演唱;将"目标3"调整为:自主表现歌曲,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样,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目标有机整合,难度也较适宜。

二、设置情境,支持创编。

这首歌曲欢快幽默,充满童趣,适合中班幼儿创编和表演。在幼儿熟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有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让幼儿迁移、拓展原有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学习注入新的元素。教师可运用情境化的语言,如"玩具王国里还有好多玩具也想让小朋友把自己唱到歌曲里去,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实现心愿吗",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教师还可设置游戏情境,如设计玩具转盘,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转盘的指针指向哪个玩具就把这个玩具编到歌曲里,要求用准象声词,也可让幼儿先观看有关玩具的情境表演再创编;教师还可为幼儿准备玩具和动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动物形象进行创编,并运用图谱帮助幼儿降低记忆难度。创编的要求应因人而宜,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三、提供机会,尽情表现。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是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表现的空间,如准备打击乐器、绘画工具与材料等,让幼儿互相协商,自由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表现歌曲,从中获得审美满足。在分组表演、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集体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创造的快乐。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