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复习歌曲《玩具进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2.进一步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

3.发展听觉能力。

准备:

录音机,磁带《玩具进行曲》,8个心形胸贴,7条彩色纸带(固定在地上)。

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根据乐曲的节奏变化拍手、拍腿。

2.幼儿演唱歌曲。

①教师用动作表现歌曲《玩具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猜歌名。

②你在唱这首歌时有什么感觉?怎样唱才能使别人听出你很高兴?

③请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感情(第一种较慢、较弱;第二种较强、有精神)范唱第一乐句。

④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幼儿做手指游戏。

①听这首歌时你最想做什么动作?(提示:躺着、坐着、站着,还是走路?)

②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引出"手指士兵",用手指做稍息、立正、向前走、向后走等简单动作。

③现在"手指士兵"要听音乐和大家一起做游戏。第一乐句时在头上"走",第二乐句时在肩上"走",第三乐句时在腿上"走",第四乐句时在脚上"走"。看看谁的"手指士兵"最听话。(幼儿听音乐做手指游戏。)

4.幼儿分组合作游戏。

①请出四名大班幼儿玩《玩具进行曲》游戏,每人只做一个乐句的动作,像士兵一样一个一个走出来,一个一个退回去。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游戏的规则、方法。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游戏方法:四名幼儿为一组,站在彩带后准备。音乐开始,听到第一乐句时第一个幼儿走出,在彩带上踏步;第二乐句时第二个幼儿走出,在彩带上踏步,以此类推。音乐第一段为一个乐句,走出一个幼儿在彩带上踏步;第二段为一个乐句,退回一个幼儿在彩带后踏步。

③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为一组,分别站在彩带后,互相商量谁走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教师为每组走第一乐句的幼儿佩戴心形胸贴。

④游戏进行两至三次。

制订适宜目标 支持创造表现

原方案的目标设计过于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多维目标的整合;过程设计过于强调标准化要求,忽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调整目标,有机整合。

原方案将"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确定为核心目标,受该目标的引领,教师安排了手指游戏和分组合作游戏,幼儿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反复练习,必定将精力集中于分乐句、做动作,进而影响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欣赏,不利于审美经验的建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制订这一目标无疑增加了活动难度,且没有太大意义。其实,幼儿对乐句的感知无需如此理性,他们在倾听、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能逐渐感受到。因此,笔者建议将"目标2"调整为:创编歌曲的部分歌词,并进行替换演唱;将"目标3"调整为:自主表现歌曲,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样,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目标有机整合,难度也较适宜。

二、设置情境,支持创编。

这首歌曲欢快幽默,充满童趣,适合中班幼儿创编和表演。在幼儿熟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置情境有效引导幼儿创编歌词,让幼儿迁移、拓展原有经验,从而为幼儿的学习注入新的元素。教师可运用情境化的语言,如"玩具王国里还有好多玩具也想让小朋友把自己唱到歌曲里去,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实现心愿吗",激发幼儿创编的兴趣;教师还可设置游戏情境,如设计玩具转盘,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转盘的指针指向哪个玩具就把这个玩具编到歌曲里,要求用准象声词,也可让幼儿先观看有关玩具的情境表演再创编;教师还可为幼儿准备玩具和动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动物形象进行创编,并运用图谱帮助幼儿降低记忆难度。创编的要求应因人而宜,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三、提供机会,尽情表现。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是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表现的空间,如准备打击乐器、绘画工具与材料等,让幼儿互相协商,自由结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表现歌曲,从中获得审美满足。在分组表演、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集体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和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