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导入:同学们,赏一赏,我们来一起做一道连线题。四个人物——秀才、县官、富翁、流浪汉,分别说了四句话,请对应找出。注意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 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县官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富翁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

2.板书:半截蜡烛(引导写“截”偏旁“戈”部)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4.本节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注意形近字及多音字。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句子: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主要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什么时间),伯诺德夫人一家(谁)在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 (怎么样的)半截蜡烛被点燃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保护情报的故事。(二战资料)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继续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你最佩服谁啊?

四、重点学习课文3到7自然段

1.分析一家三口人物特征:

伯诺德夫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杰克:

这时,大儿子杰克说:“天太冷了,我去柴房搬些柴生个火吧。”说着端起烛台向外走去,但是被中尉制止了,孩子只好心灰意冷地重又坐了下来。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了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出紧张气氛。

师生配合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了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心理活动: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紧张、担心、害怕)

动作: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轻轻把蜡烛吹熄。(从容不迫)

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平静)

五、教师总结

1.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六、作业

巩固练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例:“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如何将其写生动?

附板书: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机智 冷静

杰克 从容

杰奎琳 镇定 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