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成为幼儿在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和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我园在开展活动区与幼儿发展的研究过程中,本着“活动区达到环境创设主题化,区域设置科学化,材料投放精细化,教师指导有效化,幼儿发展最大化”的指导策略,在“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对活动区与幼儿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精细化的研究,力争使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如今我园活动区已具备了自己的特色,下面就我园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向各位领导同仁简要汇报交流如下:

一、农村自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运用与展现。我园活动区在经历了对自然材料的收集利用的初始阶段―其教育价值的反思阶段―广泛的实施实践阶段―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村自然材料在活动区中的初步试用――材料的收集与运用。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托于操做材料的可探究性以及其丰富的可变换性,而农村幼儿园丰富的自然材料、传奇的民间工艺为我们的区角活动提供了丰厚的材料资源。自然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手可得,造价低又无污染,而且深得幼儿喜爱,自然材料在初始阶段是作为一种替代品进入我园区角的。所谓替代,就是收集相似的自然材料代替区角中配置的成品材料。例如大班的棋类游戏区中的棋子,由于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经常丢失,教师就收集了一些杏核、石头、植物的种子等替代成品中的棋子,却发现幼儿的兴趣更高了。再如,在小班的智力游戏区――穿珠活动中,除了成品的珠子之外,教师又试着投放了一些高粱芯、瓶盖,孩子又来了兴趣,他们尝试着穿起来当项链、手镯,挂起来当鞭炮。中班的孩子可以根据高粱秆的长短、粗细等不同进行排序活动、比较活动,还有各种大小不一的树叶,孩子们可以用来粘贴、按照大小进行排队等等。自然材料在区角中的运用,引起了老师、幼儿、家长的极大兴趣。

教师方面:当区角材料需要补充的时候,教师会启发孩子,这个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幼儿方面:长长的海螺壳像哨子,我们可以拴上绳子挂在脖子上;海螺壳里面有风的声音,小朋友可以听着玩儿。

家长方面:很好奇,个别家长主动为我们收集来各种颜色的豆子:红豆、黄豆、绿豆等等,希望能够“物有所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