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植树节

3月12日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同时又是植树节。把植树节定在3月12日,是为了对孙中山先生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纪念。

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知道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提倡植树造林的政治家,首推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留学回国,特意带回一棵酸豆树,栽在故乡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亭村。后人将这棵树取名为“孙子树”,如今,这棵树龄118岁的老树仍根深叶茂。

孙中山先生对于植树造林,曾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早在1920年他就说过:“中国水灾之所以多,就是因为我们造林少而砍伐多,一遇大水,江河猛涨,水土流失,泛滥成灾。”他提出“防止水灾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大规模造林”。他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下令在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开设林学专科,培养了一大批林业人才。1915年,他提议在中国设置植树节。当时的北京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定每年的清明为植树节。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纵观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言行,堪为一贯重视和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的楷模。

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先生“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的愿望,没有实现。为了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孙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下,祖国面貌日新月异。1979年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