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教育、学习”我发表一系列博文之后, 我的Ask Jane专栏里就出现了很多有关学习的延展问题,比如:陈妈妈说她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上课不专心做题又马虎,屡教屡犯;jh1999说他儿子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人缘好,但学习上总想偷懒;nick有个即将升入初中的儿子,有着小男子汉的勇敢精神,但却不喜欢动脑筋,数学考试中的选择题和判断题他可以完错到底,理由就是‘我就是不想动脑筋,乱做的’····这些看似很个性化小毛小病,但其实均是与学习习惯相关的问题。

我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行为研究项目,其结果显示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基本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是属于习惯性的。所以当诸如拖延成性、懒于改变、不动脑子、缺少恒心等坏习惯牢牢占据日常生活时,你可能一辈子都偿还不清这些因为习惯而造成的“债务”。

习惯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曾经有人质问一位年长的诺贝尔获奖者,他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从哪学到的。答案出人意料:“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些从幼儿园就养成的良好习惯辅助他登上事业巅峰,一生受用。

有的家长认为学习习惯是个小问题,“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会好的。”其实,这种“自发论”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许多专家经过长期调查研究证实,3—12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中,孩子求知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和训练。 12岁以后,要纠正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就困难多了。虽说积习难改,但并不是说不能改,只是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更多一些,训练的强度要更高。

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从教育自己开始,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取决于父母。孩子最初形成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从模仿家长或最接近的家庭成员而来的。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其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无字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面前,家长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节都不再是小事。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让孩子品尝学习的快乐,发现学习的原动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