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练习

(1)巩固练习,教材练习三第2题。

(2)指导练习,6×1112和1112×6,意义有什么不同?计算法则呢?

(3)独立练习59×36×231112×38815×34

(4)发展练习①一杯牛奶重1千克,第一次喝去12千克,第二次喝去剩下的12,还剩多少?②一根小木棒,每日撅去12,5日后还剩下多少?多少日后能把小木棒撅完?

(三)评价阶段

1.课堂作业:练习三3-7题。学生边做,教师边面批;让几名学生用透明胶片(或玻璃板)做,以备用投影仪展示,集体对批、互批;核对对错人数,反馈达标情况。

2.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

〔设计特点〕

1.本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是"八、五"省级数学整体优化实验成果,即以目标定向,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的"整体优化"的教学思想进行的整体设计;以"三个阶段、若干环节"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以学生、教师、教材为教学构成三要素,优化教学构成因素,优化处理"两育"(德育、智育)、"双主"(主导、主体)、"两法"(学法、教法)、"两力"(智力、能力)、"减负"与"高质"的关系,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2.重"学前"准备。在认知前做好两个准备,奠定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这是达标的前提条件。

3.重"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提高操作能力)、动眼(提高观察能力)、动口(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脑(提高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在头脑中建立深刻的表象,再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进行抽象思维,认识普遍规律,形成概念。

4.重"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情趣,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获取知识,自我评价,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5.重“练习”设计。从巩固到发展,做到层次清晰、阶梯显明,既保证全体达标,又促进个性发展。"学科"课有计划地为“活动”课打下铺垫,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既有利于发展群体的“基本素质”,又有利于发展个体的“个性素质”。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