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置悬念

1、 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1)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2)老师小结: 钱学森:1911年生,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到美国留学。1938年获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航空大师卡门,成为卡门最得力的助手。卡门曾说:“36岁的钱学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对发展高速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一读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二读情况。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段(1)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

第二段(2)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第三段(3-4)新中国的诞生使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格外兴奋,钱学森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第四段(5-6)钱学森克服阻挠,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第五段(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发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

4、听录音欣赏全文。

三、指导书写

1、说说“垠、艘、冯、裕、袒”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示范书写“艘”“裕”。

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钱学森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