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参观游记,作者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从“进入森林”到“深入森林”再到“参观林场”,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我设计了“导游解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总导游”(教师)兼“游人”组织教学,而“导游”(学生)分别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向“游人”(学生)介绍大兴安岭 “岭”、“林”、“花”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综合利用”、“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等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大兴安岭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所起的巨大作用,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山林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学习《林海》的准备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1、作者想象中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

2、作者看到的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他是从哪几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

(二)搜集与学习、生活有关的资料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地图,明确大兴安岭所处的地理位置。搜集介绍大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2、回忆以前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搜集与大兴安岭能进行类比和对比的资料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欢哪里?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根据要求去查找资料,加深学习的印象。)

(三)讨论交流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的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资料介绍大兴安岭,同小兴安岭进行比较;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作者参观大兴安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生活经验较丰富,推荐四位同学为“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大兴安岭”课堂教学做准备,“导游”准备怎样向“游人”介绍;“游人”思考怎样学习、学些什么;教师担任“总导游”兼“游人”,组织“游人”分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