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1)

一、游戏课程研究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现代心理学的认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社会活动心理学派从各个侧面研究了游戏对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证实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全方位整体地研究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研究游戏的教育艺术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密切关系,对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园提出以游戏活动为主线来研究幼儿园的管理、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其目的是探索具有中国幼儿特点的学前教育特色的课程新模式,以丰富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发展游戏的理论与实践,形成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案。

二、游戏课程的指导思想

游戏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以幼儿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其他教育活动为辅助活动,以幼儿生活为日常活动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整体保教行动方案,游戏课程是通过幼儿主动的游戏、生活、活动,以及教师运用游戏手段有目的的指导,从而让幼儿获得身心全面的和谐发展。这种思想的支柱是幼儿发展的特点、游戏的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的整体统一。

三、游戏课程的发展阶段

1989年在学习领会《规程》精神的基础上,我园进一步加深了对“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精神的理解,构建了园本课程“游戏课程”。纵观“游戏课程”12年的研究,我们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奠基阶段(1989~1995年)

这一阶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作业化、成人化倾向,站在课程研究的高度,以课程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游戏理论为基石,围绕以幼儿游戏为主线来研究幼儿园的管理、培养目标、教育形式、内容方法及评价,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在我国率先打破了原先六门学科的分科教学模式,为园本课程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

围绕素质教育要求,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形成与“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有关的健康与习惯、经验与能力、情绪情感等,培养适应后继学习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幼儿。

游戏课程要将幼儿塑造成“健康、文明、会玩、有爱心”的形象,因为“身心健康”是现代人从事一切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前提,“文明的行为习惯”是社会化的现代人必备的良好素质;“会玩”中蕴含了人才全面发展的知识、智力、能力等一切倾向;“爱心”体现了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情操和品德。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