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镜泊湖奇观》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其中也涵盖了不少新词。高年级的识字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所以在课堂中,我将文中一些陌生的词语“耸峙、消灾祛祸、峭拔”随机地放到文本解读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帮助学生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样。如理解“消灾祛病”这个词语,我先给学生“祛”的解释,之后请他们自己根据已具备的理解词义的方法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马上运用了组词的方法来释义,这种训练不仅收获的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帮助了他们掌握了一种理解词义的方法。在理解“耸峙、峭拔”两词时,我出示的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有了直观上的感受,从而积累词语。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的目的除了积累更在表达,所以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我也关注到课文的表现手法。在描写镜泊湖主要特点的这一小节中,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词语来体现它的没,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语言的多变,这样写又好在哪里?我设置了词组转换的联系,让学生根据前一句,来改一改下一句。通过自己的尝试,学生发现了这些词组的微妙变化,在此基础上老师的适时推进,你觉得作者这样写好不好,那么同学们自然而然能明白作者如此的行文意图了。

二、贯通上下内容,挖掘文章深层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散落在文章各处的语言文字,可整篇课文的谋篇布局却有所轻视,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镜泊湖起名缘由、形成原因及具体景色奇观进行段落分割。

经过教研专家指点,我发现课文里还含有串起两个主要奇观的线索,就是其形成原因。吊水楼瀑布的奇观,地下森林的奇妙都与镜泊湖的形成有关,所以在教学时课文第二节介绍镜泊湖形成的小节不可以放在一边,要时时与下文对照,通过演示图片视频或补充的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这种奇异的地质现象,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找找瀑布奇特之处,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理解就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称奇的情感不是虚假的,朗读也是自然流露的。

一直以来写景类课文都是教学的软肋,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可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缺乏直观的体验,导致体会不深,情感流露不真。我想在教学上老师可以多动一些脑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或图片,或视频音频,或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景观,再由直观带动抽象,由抽象回到直观,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在两种思维的锻炼中,提升语言文字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