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孩子遇到不高兴的事情会出现两足乱跺以发泄脾气,2岁半后跺脚的情况愈演愈烈,为什么?又如何纠正呢?

当玩具或物品不能依照自己的想像活动时就要发怒。因为这年龄阶段还不能进行“人”和“物”之间的区别,家长可以用敲打桌子或椅子为幼儿出气。在他的心目中认为桌子、椅子是

“活”的,借此来平息其不平的情绪。但对3岁以后的小儿,家长不要采用此法,否则以后会养成将自己的缺点归于别人的不正确想法。

反复单调的事情玩累了(如搭积木)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进行休息、调节,用跺脚发泄。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跺脚最好防止在先,引开其注意力到另外方面。既然已跺脚发脾气,母亲可以抱起孩子,亲亲他,让孩子得到安慰,以收拾残局。

幼儿想做某一件事情,由于语言不能充分表达,而周围的人又不理解他的心情,所以很气愤,只能用跺脚的行为来发泄。作为家长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不去理睬他;相反,如果去问他是这样?是那样?如果不合乎他的想法,反而更激发他不安的情绪,跺脚更厉害。

自己想做某一件事情而力不从心。例如,他想剪一圆形的纸样,由于手的协调动作不完善,总是剪不成圆形,产生不高兴的情绪而在发脾气。遇此情况可以转移其注意力,如讲故事、看图画书等。千万不要去替代孩子完成他不能做的事(如代他剪一圆形纸),一方面有损其自尊心,另外易养成其依赖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动作进一步协调之后自己会解决。

一旦跺脚的坏习惯养成之后,稍有不满,即用跺脚来发泄,只能采取不理睬的办法,任其哭吵、跺脚,当没有人理睬时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事过之后再与他讲道理。如果家长一直采用哄他、宠他,非但不能阻止其坏习惯的发生,反而使他认为为了达到目的,可采用跺脚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