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拉伯再往东,经过印度和东南亚,就到了亚洲东部(西方人叫远东)。这里除了中国,还有日本、朝鲜等国家。

从地图上看,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中间只隔着一个东海。然而,在中世纪,要横渡这段波涛汹涌的海洋却不是容易的事。风暴经常使航船翻沉,或者把它吹到台湾甚至越南。可是,大海和风暴都阻挡不住中日人民的友好往来。1200多年前,在那白浪滔天的海面上,就曾经出现过一艘艘“遣唐使”的帆船破浪而行的情景。

“遣唐使”是日本派到中国来的使节。随行的还有留学生、商人和各类工匠。那时候,我国正处在唐代,经济、文化都很繁荣,足以作为邻国学习的榜样;而日本由于发生了宫廷政变,也在646年对国家进行了大的改革。他们按照我国隋唐的政权形式,建立了新的制度,使日本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因为这一年新制定的年号叫“大化”,历史上就把这次改革叫“大化改新”。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实际上,晁衡的船在大风暴中并没有沉没,只是随风漂泊,一直到了安南(现在的越南)沿岸。当时安南是中国政府管理的地区,晁衡和其他日本使节在那里得救,又回到了长安。以后晁衡就一直住在中国了。李白的悼念诗,虽然是听信了谣传而写的,却永远使人感动。它是多么真挚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谊啊!

随着遣唐使和日本人来到中国,我国人民也频繁地访问日本,而且许多人就在日本定居下来。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和尚是个很有学问的僧人,既熟悉佛经,又精于医学和药理。因为扬州是遣唐使往来的口岸,鉴真就和日本友人有了密切的交往。在日本友人的邀请下,他不顾年老体弱,决心渡海到日本讲学。从54岁那年开始,他五次率领弟子东渡,都被风浪所阻,没有成功。然而他坚韧不拔,继续奋斗,终于在753年随第十一次遣唐使到了日本。这就是上面说的阿倍仲麻吕回国的同一船队。鉴真当时没和阿倍在一条船上。大风浪中,阿倍的那条船被吹走了,鉴真的船却渡过了难关,在日本登陆。那时鉴真已经65岁,眼睛都失明了。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他把丰富的中国文化,比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等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直到现在,日本的奈良(当时鉴真居住的地方)唐招提寺里,还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塑像。这座塑像还是鉴真在世的时候做成的,后来日本政府用法令把它尊奉为“国宝”。

1000多年以后的1980年,鉴真像还在中日两国的共同资助下返回祖国,回故乡扬州探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