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网输入“隔代教育”4个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投入极大的精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抚养和教育。实行隔代教育的家庭数目如此庞大,自然难免滋生一些问题,于是近年来,很多人都开始指责隔代教育,把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不良后果都归咎其中,认为隔代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还有学者断言,隔代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绝对低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

但据调查,隔代教育并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远如杰出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近有勇夺奥运金牌的刘翔,都是隔代教育下孩子取得成功的典范。

可见,隔代教育未必是一场注定会输的“仗”,只要注意方法,成功“闯关”,一样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因此,我们悉心为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打造了攻略,以帮助父母在隔代教育中赢得三代人各得其所的三赢局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隔代教育的优势,就是它本身的“利器”。

声音:隔代教育是无奈之举,也是优势所在

不少父母之所以选择隔代教育,除了双职工时间、精力不足,专业育儿机构缺乏,保姆行业远非职业化,经济能力有限的社会现实,以及诸如住房紧张、出外学习工作等客观因素外,隔代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隔代父母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后方基础”,他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使父母解除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高居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父母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给孩子提供可模仿的性别特征,使他获得同性的心理支持,这对孩子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

其次,隔代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充分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孩子奉献,这使孩子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的保障,也为孩子接受早期教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他们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各方面的需要。隔代父母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

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不少年轻父母都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过早地使孩子参与竞争,剥夺了他童年本应有的快乐。而隔代父母大多已经退出了社会竞争的主流,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他们更容易冷静、客观地分析孩子的需要,使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我们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瑰宝,成功的隔代教育,会使孩子对此有所了解,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另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风气变得日渐浮华,成年人不免会沾染上诸如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老一辈朴素、坚毅、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在当今社会里也就越发显得可贵,能够为孩子灌输更多做人的道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隔代教育取得成功的普通家庭,值得我们学习。

搜索:成功个案就在身边

刘女士(28岁):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孩子出生后请过几个保姆,不是文化程度特别低就是为人不可靠,很多事情我们只能亲力亲为,经济状况又不允许我做“全职妈妈”,真有点焦头烂额的感觉。刚好我母亲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我就请她来带孩子。有了她的帮助我安心很多,她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都很丰富,孩子爱卫生、讲礼貌之类的好习惯都是她教的。她还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读书,回答孩子希奇古怪的问题。现在孩子求知欲很强,知识面也挺广,说话做事有条理,比很多同龄人显得成熟。

张爷爷(62岁):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生活能力比较差,下班后经常下馆子,家务也是请钟点工做。孙子东东出生以后,他们一方面没有经验,另一方面也不够勤快,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弄得东东常挨饿,还动不动生病。我和老伴看到这种情况,就主动请缨把东东接回来了。儿子儿媳下班后和周末也过来,跟着我们学带孩子。现在东东在我们这里一年多了,身体很好,个头也长了不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很亲。

明明(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我搭积木特别漂亮,老师也说我以后肯定能做建筑师,其实这都是外公教的。我外公是在英国留过学的建筑设计师,城里许多高楼都是他设计的。外公退休以后经常陪着我,除了搭积木,他还教我下国际象棋,现在我是小“棋士”,能下赢许多大孩子。外公还经常和我练习英语会话,教会我好多单词和句子,上个月就辅导我在市里的儿童英语演讲中得了奖。好多小朋友都羡慕我能跟外公一起住呢。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