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如何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真正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徜徉在金色阳光中,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我努力地探究、寻找、尝试孩子喜欢的教育方式,把自主还给孩子,创造条件去激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捕捉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灵动与飞扬,促进孩子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不断地生成与发展。

一、 尊重——偶发事件的处理

正如瑞吉欧的教师所讲,“跟孩子在一起,就是跟1/3的确定性和2/3的不确定性在一起”。而新的教学观也告诉我们:教学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不是一种对确定性的追求,相反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清晰的事实模糊化,从确定中寻找不确定性,并从中生成可以探究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很多的预设环节中,往往会有一些我们设想不到是事情发生。教师既要按教育、教学的规律办事,又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一次主题活动《交通小剧场》中,我组织孩子们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当韦铃淼小朋友扮演小狗乘汽车时,却没有按故事情节摔跟斗。这下孩子们急了,“快摔跟斗呀,要摔跟斗了……”可韦铃淼就是不摔,嘴里说着:“我抓牢的,我坐好的。”于是我也顺势顺力,没有强求孩子一定按照故事情节继续表演下去,而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小狗没有摔跟斗呀?”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从应该摔跟斗而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来,开始讨论、交流。其实,问题的答案就在不摔跟斗的“小狗”身上体现出来了,这样孩子们对问题的感受将会更灵动与深刻,比按部就班地在表演完之后再来总结乘车的安全常识更易于让孩子们接受。

“顺导其志意”,前提就是尊重,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的核心就是理解并认可孩子的行为,教师行之有度,恰当而合理的进行调节和指导,点化和润泽孩子的行为,使其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二、 开放——给予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我们可以感叹,孩子是有潜能的,他们的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估计。正如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说过:“通过寻常时刻,你会发现一个能干、自主的儿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的去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孩子更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这也体现了“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