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海澱區某小學5年級學生小強有點煩。因為在競選班長的過程中給同學送禮被其他同學揭發,小強沒有再次當選班長,失去了小升初評優的班干加分。據了解,近年來在北京的小學中,像小強這樣在競選中給同學送禮的現象絕非個例,而送禮只是成人世界潛規則侵入校園的諸多表象之一。

小學學生潛規則攻關的重點是與小升初評優相關的各類評選。據了解,北京的小升初主要通過推優加電腦派位兩種模式進行。由於多數家長都期待孩子能夠進入學校推優的范疇以進入更好的中學,學生推優資格的競爭日趨激烈。以西城區為例,小學區級三好生的比例平均為30%,市級三好生的比例僅為5%。而學生如果在學校獲選擔任班干或市區級三好生都能獲得額度不等的推優加分,從而在與其他同學的推優積分競爭中勝出。

記者就這一現象分別採訪了城6區的多所小學。從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到德育副校長,這些與學生評優相關的教師均表示,在學生評優的過程中,來自學生家長的影響越來越普遍。石景山區一所小學的德育副校長說,學校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事例,一名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出人意料地在一次班級選拔中獲選,當同學質疑其沒有當選資格的時候,這名小學5年級的學生說了一句話,“因為我們家有人”。她說,我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20年,在校園裡聽到一個孩子說出這樣一句話,感到非常羞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在歐美國家,學生會干部主要是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和積累實踐經驗的崗位,要克服潛規則在學校蔓延的現象,必須將各類評優與利益脫鉤。

晨報記者 施劍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