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仿佛都是破坏大王,爸爸妈妈也需要时刻迎接孩子的“破坏场面”——轻则是撕得乱七八糟的图画书,重则是摔得粉碎的花瓶。看着这样的场面,你可能会生气,也可能会一笑置之。但是爸爸妈妈可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搞破坏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破坏理由”。

场景一

舅舅送了小雷一个会说话的玩具兔八哥,刚开始,小雷很喜欢听兔八哥说话,可听了几百遍之后,实在有点腻烦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新的玩法呢?小雷把兔八哥丢进了水盆,当然,电池一沾水,金属接头一生锈,兔八哥再也不能说话了。

理由:“我在尝试新的玩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不是那些商场里售卖的、早已经设计好了玩法的玩具,而是那些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的玩意儿,比如一只纸盒子,既可以装东西,又可以当帽子——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要尝试新的玩法的原因。

给孩子提供的玩具,最好能满足上述的需要,还要足够结实,这样就会减少“破坏”的发生了。而且爸妈在给孩子玩具时,还应该教会他们什么叫爱惜。比如,当孩子想试一试小叮当能从多高地方跳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告诉他,如果这个玩具摔坏了,是不会有新的在等着他的。

场景二

2岁半的天天把玩具统统搬出来玩了一遍。玩腻了,看看家里还有什么其他的好东西吧!转来转去,天天发现了他*的一管口红。他把盖子打开扭了扭,口红便冒出来了,天天试着在地上画了画,跟水彩笔一样,真好玩!等妈妈发现时,这管口红早已面目全非,地上则全是天天的“作品”。

理由:“我在研究这是什么呢!”

这几乎是孩子搞“破坏”的一个大前提,孩子想弄明白一切他感到新奇的东西。当然,这些“破坏”常常考验着父母的忍耐力,我们很想大大地发作,但是又必须保持应有的耐心。因为我们也清楚,孩子不是故意搞破坏,他们哪里能知道那么多呢?既然不能阻止这种探索行为,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可以把珍贵的东西收藏起来。或者,我们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试图明白他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弄明白之后,提供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