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课文所选的《论语》中的四则语录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含义丰富,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态度。

四则语录,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语言凝练。

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资料称《春秋》为鲁史官所记,孔子删修)。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例如“孟武伯问孝”);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

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