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要给幼儿更多、更充分的自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幼儿探索的全过程,掌握适当的介入时机,选用适合的教育策略和指导方式,让幼儿自主去探索,自由去表达,引导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快乐地成长。近阶段我们园以“微格案例研究,促进师幼共同成长”课题为研究平台,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同课异构的研究方式,为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为教师间的互动沟通,伙伴式的合作,教学技能的切磋构建了环境。

二、活动设计意图

结合春天的主题,我在班级的自然角中用水浸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孩子观察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及需要的条件。那天早接待几个早来的小朋友围在自然角观察种子的变化时,张泽突然惊奇的叫了起来:“豆子怎么比昨天大了!”哲浩:“对呀,都鼓起来了”鑫焱:“真奇怪,怎么会这样?”小朋友对豆子遇水膨胀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常有小朋友带着兴奋的表情问:“老师,豆子怎么又变大了?”针对幼儿的问题与兴趣,我们决定着手开展关于“食物膨胀”的探究活动。结合新《纲要》的精神:科学的教育内容应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相信这一源于幼儿身边的科学探究活动会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愿望。

三、案例的关键性问题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四、案例研讨过程:

原活动计划及活动情况

调整后的活动情况

内容

有趣的遇水膨胀

有趣的吸水膨胀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探

索“食物”遇水会膨胀的现象,

并能认真记录、大胆表达。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小

实验,体验活动的快乐。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比较探索“食 物”吸水会膨胀的现象,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快其膨胀的速度。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小实验,认真记录、大胆表达,体验活动的快乐。

1、操作材料:

四盆冷水、冷水、热水人手各一杯;干黄豆和水发黄豆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

2、食物:

豆皮干、红枣、茶叶、黄花菜干、紫菜、木耳、胖大海等。

1、操作材料:

5盆冷水、1盆热水;彩色小桶、筷子若干;干黄豆和水发黄豆若干;记录表4张、水彩笔。

2、食物:

豆皮干、红枣、茶叶、黄花菜干、菊花、

紫菜、香菇、黑木耳、白木耳、胖大海、快速面等;四周贴有各种袋装食物若干。

一、比较干黄豆和水发黄豆的不同。

1、黄豆是因为浸在了水里才慢慢变大的,这种现象叫遇水膨胀。

(幼儿观察得很仔细,能说出黄豆变大、变黄、变胖,还有点臭。但教师在此时给出“遇水膨胀”现象的概念过于太早,应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寻求答案。)

二、幼儿观察比较,探索“食物”遇水会膨胀。

1、观察盘里的食物,了解食物的特征。

2、把其中一盘食物倒在水中,观察其变化并进行讨论。

小结:“食物”遇水会膨胀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非常积极,踊跃,好奇心强,有的在探索本组提供的材料后就积极去尝试他组的材料。但投放的材料有些杂乱且有些食物名称幼儿不熟悉,阻碍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结果告诉老师及同伴。教师应事先让幼儿认识食物的名称,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意见,还要给予幼儿表达想法及感受的时间与空间。)

三、幼儿探索食物遇热会膨胀得更快些。

1、幼儿把相同食物同时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并比较其膨胀速度的快慢。

2、 2、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中,并互相观察、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结:“食物”遇水会膨胀,遇热会膨胀得更快些。

(在探索中,由于杯子太小、太轻,容易碰倒杯子的水,弄湿记录表,影响幼儿探索的情绪。 而在探索食物膨胀速度的方法也太单一,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从而限制幼儿的思维,无法体现幼儿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

四、食品品尝会

准备即食紫菜,让幼儿观察泡开水前后的不同变化,并进行品尝。

(此环节有画蛇添足,对整个活动不能起到促进巩固的作用。)

五、活动延伸:

“食物”遇水会膨胀,遇热会膨胀得更快些,那遇冷会膨胀吗?请幼儿认真观察生活中遇冷膨胀的现象。

一、引入:通过观察水发黄豆的变化引入主题。

二、感官感知与探索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杯子里的食物,了解食物的特征。

2、把食物倒入水中,观察其变化并进行讨论。

3、把泡过水的食物和没泡过水的袋装食物进行比较,并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

小结:“食物”吸水会膨胀。

(调整后的活动,材料显得不凌乱,易于幼儿操作与观察,在探索中幼儿兴趣浓厚,观察细微,气氛活跃。如:鑫焱兴奋的说:“你看白木耳本来硬硬的,放在水里就软了,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晨琳:“豆皮干本来皱皱的,现在都舒展开了。”幼儿探索过程有序,观察认真,自主交流与分享,在玩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

三、探索加快食物膨胀速度的多种方法,并动手验证。

1、抛出问题:有什么方法使食物膨胀速度加快呢?

2、幼儿讨论与交流,与教师共同确定加快食物吸水膨胀速度的几种方法。

(1)、加水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两盘相同的食物后,在其中一盆里不断的加水,观察食物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2)、搅拌法:在装水的两个小桶中同时倒入两盘相同的食物,在其中一桶里不断的用筷子搅拌,观察食物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3)、热水法:在装有冷热水盆里,同时倒入两盘相同的食物,观察食物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4)、揉捏法:在装水的两个彩色小桶中同时倒入两盘相同的食物,在其中一桶用手揉捏食物,观察食物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3、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验证其方法。

4、分组记录操作结果并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活动中当我抛出问题“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能使食物吸水膨胀的速度加快呢?”,立即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我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邵祺说用加水和用手揉捏的方法、晨琳说用热水的方法、柏涵说用搅拌的方法等,我及时肯定幼儿的这些想法,并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后分组自选操作,在探索中幼儿兴趣非常浓厚,对材料的新奇及对探究结果的好奇,使幼儿能认真观察、主动参与、沉浸在探索中,并不断的向同伴说出自己的发现,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在同组记录中幼儿互相学习、协商讨论记录情况,有些幼儿还不断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如:柏涵等小朋友不停的跟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使其他幼儿掌握了多种加快膨胀速度的方法,也培养了幼儿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五、案例分析:

1、多样化的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

幼儿在学科学的过程中离不开环境与材料,因为他们的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需要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寻求答案。在原计划中提供的食物多且杂,使用的是一次性透明杯子,轻又小,限制了幼儿探索的空间,而调整后的活动所提供的那些食物及材料立刻引起幼儿产生摸一摸、玩一玩的愿望,食物多样化、操作方法多样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对于自己选择的操作材料非常感兴趣,观察也特别细致,语言也丰富多了。如:用筷子搅拌使食物膨胀得更快的那组幼儿,有的说:“太好玩了,你看我的白木耳本来硬硬的,放在水里就软了,摸起来还滑滑的,用筷子搅拌很快就散开了”有的说:“你看我的红枣搅拌了可还是很慢呀”;用热水法这组的晨琳说:“豆皮干本来颜色较深,泡水后颜色变淡了,本来皱皱的,现在都舒展开了”章彬:“菊花泡开了,有闻到香味”他们观察的多仔细,不难看出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探索中,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自主性得到满足,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宽松的环境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儿童的发展是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善于引导。在活动中教师用精练的语言、疑问的语气抛出问题“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能使食物吸水膨胀的速度加快?”,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究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思考,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赞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想法,对邵祺的加水法和用手揉捏法说:“你的主意真不错”、对晨琳的热水法说:“你的想法真棒”、对柏涵的搅拌法说:“你的想法非常奇特”。这种表扬与肯定在幼儿与教师中建立一种积极、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吸引着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反应中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想法和兴趣,了解孩子内在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创设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适合孩子的材料,为孩子展现自我,营造一份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通过分组自选操作,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孩子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并及时给以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合作着,引领着幼儿在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小组式的记录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第一次活动中,记录表原来每人一张,只是比较食物的‘冷热水膨胀速度’,记录内容单一、方法单调,幼儿记录的也只是自己看到的探索结果,不会主动与其他幼儿交流。调整后每组一大张,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分组选择探索方法与记录,在探索中互相观察、模仿,交流互相看到的情况,讨论、协商如何记录探索结果,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幼儿在互相合作中记录,使记录效果明显,记录结果不但显示了每位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操作结果,同时也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交流分享中了解到其他幼儿的想法,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许多幼儿观察记录后会向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特别是柏涵小朋友不停的跟其他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这样做不仅使幼儿掌握了许多加快膨胀速度的方法,而且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在宽松、自由的交流过程中,形成一种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作性学习氛围,使他们互相学到了很多描述性的词语,如柔软的、光滑的、舒展的等。

五、 活动后记:

如何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如何让孩子自主地发展,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自主学习,还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教师在幼儿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寻找知识的固定点,搭建适当的“脚手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适时的情感支持,帮助幼儿发现矛盾的症结,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答案来。教师需要“慢一拍“,压抑住想直接给予提示的冲动,让幼儿有珍贵的自我纠错的机会。教师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也需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与较高的教育指挥技巧,这样,才能使幼儿在认知探索学习时,借着一定的外力,独自走完探索旅程。

 >> 学前班《植物是怎样吸水的》综合教案与反思

 >> 大班科学:《纸的吸水》活动设计

 >> 大班科学活动:《了解哪些物体能吸水》教学

 >> 大班科学活动:《物体怎样吸水》教案

 >> 会吸水的纸

 >> 布料吸水大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