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是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唱什么歌,却是教育者的责任。曾几何时,傅赓辰、潘振声、刘炽、金玲等老一辈词曲作家,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无数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是在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曲中,学会了“拾金不昧”、是在唱着“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中学会了关心他人、是在唱着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中感受着童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流行歌曲不断的冲击着孩子们的歌声。偶有一天,当孩子们闹着怪样子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时候、当孩子们懵懵懂懂的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时候、当孩子们闭着小眼睛,从口中传出“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越红尘永相随”的“靡靡之音”的时候…… 我们的教育者震惊了!我们的家长震惊了!我们的社会震惊了!为什么小小年龄的儿童能唱出这样“低靡”的歌曲?我们的儿童歌曲哪里去了?我们还能再让少年儿童唱这样的歌曲吗……?为此,尽快地为孩子们创作出适合他们歌唱、通俗易懂、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歌曲,就成了社会和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寓创作歌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在创作中捕捉儿童身边的感人事、有趣事和应该摒弃的事,用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事来教育儿童本人。

日常生活是创作儿童歌曲的源泉。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生活一天的过程,是他们的品德、习惯、认知、情感、社会性表现等与老师互动的过程。性格活泼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快乐的生活一天;性格内向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翘首焦盼”一天;那些懒惰的、淘气的、胆儿小的、不喜欢做事情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让老师“操心”一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身上表现出的一些或是让人高兴、或是让人生气、或是让人担心、或是让人啼笑皆非的种种表现,给老师创作儿童歌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有的孩子喜欢玩娃娃家,老师就为他们写几首“过家家”、“你我他”、“布娃娃摇篮曲”、“彩色积木真漂亮”等歌曲。让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过程中,学习交往、学习摆放物品、理解“娃娃家”角色之间的关系,发展孩子们的游戏语言;有的孩子喜欢追逐、喜欢跑跳,老师就为他们写几首“安全与快乐”、 “我最喜欢的地方”、“放风筝”等歌曲。让孩子们懂得在玩耍中要注意安全、在安全中才能快乐玩耍的道理;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对集体生活感到拘谨,老师就为他们写几首“老师的目光”、“幼儿园里朋友多”、“学前班里真快乐”、“我是快乐的小宝宝”等歌曲。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感受到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是快乐的,老师对自己就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对于那些有挖鼻孔、眨眼睛、吮手指、咬铅笔等不良习惯的孩子,老师就为他们写几首“大拇指的诉说”、“爱牙歌”、“睡前讲卫生”、“预防铅中毒”等歌曲,让孩子们在唱歌的过程中,懂得挖鼻孔、咬铅笔、吮手指的害处和讲卫生、爱清洁的好处;对于那些爱打架、不遵守集体规则、不珍惜集体荣誉的孩子,老师更是用歌声来唤起他们改掉缺点的决心和勇气。有一天,老师组织孩子们去游乐场玩滑梯。小朋友们都在排队滑滑梯。忽然,安振豪小朋友跑过来,推倒了排队的小朋友,自己噌噌噌的爬到滑梯上,并且做着危险动作,“哧溜”一声从滑梯上滑下来了。由于他的动作大并且不规范,结果把手摔伤了。回到教室里,老师立即写了两首歌曲“淘气的小猴子”和“小动物滑滑梯”,在唱歌的时候,小朋友们的目光情不自禁的投向了安振豪,有的孩子说:“歌曲里唱的‘小猴子’就是安振豪”、有的孩子说:“玩滑梯的时候就应该排队”、还有的孩子说:“玩滑梯的时候不能做危险动作……”在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中,安振豪小朋友很不好意思地说:“以后我再玩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纪律,再也不欺负小朋友了,再也不做危险动作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